《祗答延州安抚吴宣徽》

时间: 2025-01-17 10:00:57

共看仙山玉树秋,从簪朝笏记同游。

调元遂庆登三府,抱帙惟堪读九丘。

重印垂腰荣拥节,征鞍摩体忝为州。

如何却舐投残笔,敢与阳春接唱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祗答延州安抚吴宣徽 共看仙山玉树秋,从簪朝笏记同游。 调元遂庆登三府,抱帙惟堪读九丘。 重印垂腰荣拥节,征鞍摩体忝为州。 如何却舐投残笔,敢与阳春接唱酬。

白话文翻译:

我们一同观赏仙山中秋天的玉树,从佩戴朝笏的记忆中回忆同游的时光。 调养元气,顺利晋升至三府,手捧书卷,只能读读九丘这样的古籍。 重印的书籍垂挂在腰间,荣耀地拥着节杖,骑马征战,愧为州官。 为何要丢弃残破的笔,敢于与阳春之曲相和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山:指神话中的仙境。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
  • 朝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
  • 调元:调养元气。
  • 三府:指高官的府邸。
  • 九丘:古代书籍的名称,泛指古籍。
  • 重印:重新印刷的书籍。
  • 垂腰:挂在腰间。
  • 荣拥节:荣耀地持有节杖。
  • 征鞍:骑马征战。
  • 忝为州:谦词,表示自己不配担任州官。
  • 舐投残笔:丢弃残破的笔。
  • 阳春:指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典故解析:

  • 九丘:古代书籍的名称,泛指古籍。这里可能指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怀。这首诗是他在担任延州安抚使时所作,表达了对同僚的敬意和对文学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担任延州安抚使时所作,回应吴宣徽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同僚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文学和古籍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仙山、玉树、朝笏等意象的描绘,回忆了与同僚共游的美好时光。诗中“调元遂庆登三府”一句,表达了对自己仕途顺利的欣慰,而“抱帙惟堪读九丘”则展现了对古籍的深厚兴趣。后两句“重印垂腰荣拥节,征鞍摩体忝为州”,既表达了对官职的自豪,又带有谦逊之意。最后两句“如何却舐投残笔,敢与阳春接唱酬”,则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宋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共看仙山玉树秋”:与同僚一同观赏仙山中秋天的玉树,回忆美好时光。
  2. “从簪朝笏记同游”:从佩戴朝笏的记忆中回忆同游的时光。
  3. “调元遂庆登三府”:调养元气,顺利晋升至三府,表达仕途顺利的欣慰。
  4. “抱帙惟堪读九丘”:手捧书卷,只能读读九丘这样的古籍,展现对古籍的深厚兴趣。
  5. “重印垂腰荣拥节”:重印的书籍垂挂在腰间,荣耀地拥着节杖,表达对官职的自豪。
  6. “征鞍摩体忝为州”:骑马征战,愧为州官,带有谦逊之意。
  7. “如何却舐投残笔”:为何要丢弃残破的笔,表达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8. “敢与阳春接唱酬”:敢于与阳春之曲相和唱,展现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仙山玉树”比喻美好的景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调元遂庆登三府,抱帙惟堪读九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忆与同僚的美好时光,表达对仕途顺利的欣慰,对古籍和文学的热爱,以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山: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超凡。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象征高洁和美丽。
  • 朝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象征官职和尊严。
  • 九丘:古代书籍的名称,象征古籍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丘”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书籍的名称 B. 古代地名 C. 古代乐器 答案:A

  2. 诗中“阳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C. 春天的气候 答案:B

  3. 诗中“调元遂庆登三府”表达了什么? A. 对仕途顺利的欣慰 B. 对古籍的深厚兴趣 C. 对官职的自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宋祁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