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杨子载 其一 蒋士铨 〔清代〕
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 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 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 墓碑书选士,穷死亦君恩。
白话文翻译:
与您分别三年后,我归来时在您的寝室门前哭泣。 留下的孤儿不懂得痛苦,只有老母亲独自为您招魂。 您的才华超越众人,无人能敌,成仙后的地位自然尊贵。 墓碑上写着选拔的士人,即使贫困而死也是君王的恩典。
注释:
字词注释:
- 寝门:指死者的寝室或墓室。
- 遗孤:指留下的孤儿。
- 招魂:古代迷信活动,认为可以召回死者的灵魂。
- 压众:超越众人。
- 成仙:指死后灵魂升天,成为仙人。
- 墓碑:立在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死者的名字和事迹。
- 选士:选拔的士人,指有才能的人。
- 穷死:贫困而死。
典故解析:
- 招魂:古代中国有一种迷信,认为通过特定的仪式可以召回死者的灵魂。这里指老母亲在为儿子招魂,表达了她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接受儿子去世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梅溪,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深沉的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得知好友杨子载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才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蒋士铨在得知好友杨子载去世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其才华和命运的感慨。杨子载的去世对蒋士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的同情和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哀痛和崇高的赞美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好友的无限怀念和对其才华的无比敬仰。首句“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归来时的悲痛。次句“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则通过遗孤和老母的形象,加深了悲剧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庭悲剧的同情。后两句“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和“墓碑书选士,穷死亦君恩”则是对杨子载才华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敬仰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深刻,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悼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子三年别,归来哭寝门”:诗人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和归来时的悲痛。三年别离,归来时却发现好友已逝,只能在寝室门前哭泣。
- “遗孤不解痛,老母独招魂”:通过遗孤和老母的形象,加深了悲剧的氛围。遗孤还不懂得痛苦,而老母亲则独自为儿子招魂,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悲剧的同情。
- “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赞美杨子载的才华超越众人,无人能敌,成仙后的地位自然尊贵。
- “墓碑书选士,穷死亦君恩”:墓碑上写着选拔的士人,即使贫困而死也是君王的恩典,表达了对杨子载才华的敬仰和对命运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老母独招魂”中的“招魂”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将老母亲的行为比作召回死者的灵魂,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压众才无敌,成仙位自尊”中的“压众”与“成仙”,“才无敌”与“位自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去好友的哀悼和对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好友的思念、家庭的悲剧、才华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哀悼和对才华的无比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寝门:象征着死亡和哀悼。
- 遗孤:象征着家庭的悲剧和无助。
- 招魂:象征着对逝者的思念和无法接受死亡的痛苦。
- 墓碑:象征着对逝者的纪念和对才华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寝门”指的是什么? A. 死者的寝室 B. 诗人的寝室 C. 墓室 答案:A
-
诗中的“招魂”是什么意思? A. 召回死者的灵魂 B. 为死者祈祷 C. 为死者送行 答案:A
-
诗中的“压众才无敌”表达了什么? A. 对杨子载才华的赞美 B. 对杨子载的同情 C. 对杨子载的批评 答案:A
-
诗中的“墓碑书选士”是什么意思? A. 墓碑上写着选拔的士人 B. 墓碑上写着诗人的名字 C. 墓碑上写着君王的名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同样是表达对逝去好友的哀悼和对才华的赞美。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与蒋士铨的《哭杨子载 其一》:两者都是表达对逝去好友的哀悼和对才华的赞美,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好友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蒋士铨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清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