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峡江县》

时间: 2025-01-01 19:47:27

湿翠四围滴,空明百转清。

山悬江出峡,县仄岭穿城。

晓色千家静,樵风一棹轻。

高楼未能上,回首树烟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过峡江县 蒋士铨 〔清代〕 湿翠四围滴,空明百转清。 山悬江出峡,县仄岭穿城。 晓色千家静,樵风一棹轻。 高楼未能上,回首树烟平。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峦被湿润的绿色包围,仿佛水珠滴落。 天空清澈,百转千回,显得格外清新。 山峰高耸,江水从峡谷中流出,县城依山而建,穿城而过。 清晨的景色让千家万户显得宁静,樵夫的风帆轻轻划过水面。 我未能登上高楼,回首望去,只见树木与烟雾交织成一片。

注释:

  • 湿翠:指被露水或雾气打湿的绿色植物。
  • 空明:形容天空清澈透明。
  • 山悬:山峰高耸。
  • 江出峡:江水从峡谷中流出。
  • 县仄:县城依山而建,显得狭窄。
  • 岭穿城:山岭穿过城市。
  • 晓色:清晨的景色。
  • 樵风:樵夫的风帆。
  • 一棹轻:形容船只轻盈地划过水面。
  • 树烟平:树木与烟雾交织成一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梅谷,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意境。此诗描绘了作者清晨经过峡江县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水之美和宁静的氛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蒋士铨游历江南时期,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著称。诗中通过描绘清晨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峡江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周湿润的绿色、清澈的天空、高耸的山峰和宁静的县城。诗中“湿翠四围滴”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清晨露水滋润下的山色,给人以清新之感。“山悬江出峡,县仄岭穿城”则巧妙地描绘了峡江县的地理特征,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后两句“晓色千家静,樵风一棹轻”进一步以宁静的清晨和轻盈的船帆,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湿翠四围滴”:描绘清晨山峦被露水打湿的景象,湿翠形容植物的绿色,四围滴则形象地表现了露水的滴落。
  2. “空明百转清”:形容天空清澈透明,百转清则表达了天空的广阔和清新。
  3. “山悬江出峡”:山峰高耸,江水从峡谷中流出,形成壮观的景象。
  4. “县仄岭穿城”:县城依山而建,山岭穿过城市,展现了峡江县的地理特征。
  5. “晓色千家静”:清晨的景色让千家万户显得宁静,晓色指清晨的光线。
  6. “樵风一棹轻”:樵夫的风帆轻轻划过水面,樵风指樵夫的船帆,一棹轻则形容船只轻盈。
  7. “高楼未能上”:作者未能登上高楼,表达了一种遗憾。
  8. “回首树烟平”:回首望去,只见树木与烟雾交织成一片,树烟平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象。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湿翠四围滴”中的“滴”字,赋予露水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山悬江出峡,县仄岭穿城”中的“山悬”与“县仄”,“江出峡”与“岭穿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峡江县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湿翠:湿润的绿色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清新。
  • 空明:清澈透明的天空,象征着纯净与广阔。
  • 山悬: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壮美与坚韧。
  • 江出峡:江水从峡谷中流出,象征着流动与变化。
  • 晓色:清晨的光线,象征着宁静与希望。
  • 樵风:樵夫的风帆,象征着勤劳与轻盈。
  • 树烟平:树木与烟雾交织,象征着和谐与朦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湿翠四围滴”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清晨的露水 B. 夜晚的雨水 C. 山上的绿色植物 D. 湖面的水珠

  2. “山悬江出峡”中的“山悬”指的是什么? A. 山峰低矮 B. 山峰高耸 C. 山峰平缓 D. 山峰陡峭

  3. 诗中“晓色千家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宁静 C. 悲伤 D. 兴奋

  4. “樵风一棹轻”中的“樵风”指的是什么? A. 樵夫的风帆 B. 樵夫的风声 C. 樵夫的风衣 D. 樵夫的风度

答案:

  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描绘了作者对泰山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与本诗中的山水描写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本诗中的山水描写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选》
  • 《蒋士铨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