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泛》

时间: 2025-01-01 16:09:28

二百里江光,群山绕建康。

滔滔随眼白,荡荡接天黄。

战骨多沉海,芦花又戴霜,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泛 蒋士铨 〔清代〕 二百里江光,群山绕建康。 滔滔随眼白,荡荡接天黄。 战骨多沉海,芦花又戴霜, 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

白话文翻译: 二百里的江面波光粼粼,群山环绕着建康城。 江水滔滔,随着视线延伸至天际,呈现出一片黄色。 无数战死者的骨骸沉入海中,而芦花上又覆盖了霜雪。 六朝相继灭亡,历史的兴衰更迭,何处去诉说这兴亡之事!

注释:

  • 建康:今南京,曾是六朝古都。
  • 滔滔:形容江水流动的样子。
  • 随眼白:随着视线延伸至远方,呈现出白色。
  • 荡荡:形容江面宽广。
  • 战骨:指战死者的遗骨。
  •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在南京建都的朝代。

诗词背景: 蒋士铨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此诗通过对江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建康作为六朝古都,见证了多次政权更迭,诗中的“战骨多沉海”和“六朝先后灭”都体现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景为背景,通过对江光、群山、江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历史氛围。诗中“滔滔随眼白,荡荡接天黄”一句,既展现了江水的壮阔,又隐喻了历史的绵延不绝。后两句“战骨多沉海,芦花又戴霜”则通过对比战死者的遗骨和自然界的芦花,表达了历史的残酷与自然的恒常。结尾的“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更是将个人的感慨升华到了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 首句“二百里江光,群山绕建康”描绘了江面的广阔和群山的环绕,为全诗定下了宏大的基调。
  • “滔滔随眼白,荡荡接天黄”通过视觉的延伸,展现了江水的壮阔和历史的深远。
  • “战骨多沉海,芦花又戴霜”通过对比战死者的遗骨和自然界的芦花,表达了历史的残酷与自然的恒常。
  • 结尾的“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则是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 江光:象征着历史的绵延和变迁。
  • 群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稳定。
  • 战骨:象征着历史的残酷和牺牲。
  • 芦花:象征着自然的恒常和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建康”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2. “战骨多沉海”一句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海洋的广阔 C. 历史的遗忘 D. 自然的恒常
  3. 诗的结尾“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泊秦淮》: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抒发了对六朝兴亡的感慨。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通过对西塞山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牧《泊秦淮》与蒋士铨《江泛》:两者都通过对江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但杜牧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收录了蒋士铨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六朝史》:详细介绍了六朝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