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霭霭龙旂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气氛庄重、气势磅礴的场景:龙旗在晨雾中显得格外鲜亮,木铎的声音清脆悦耳。皇帝发布的宽大诏书,传遍四海,激起人们的心潮澎湃。
注释:
- 霭霭: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龙旂:龙旗,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权威和尊贵。
- 琅琅:声音清脆悦耳的样子。
- 木铎:古代用木头制成的铃铛,常用来传达命令或消息。
- 数行宽大诏:指皇帝发布的宽大、重要的诏书。
- 四海:象征全国或整个天下。
- 发生心:激起人们的心情或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清新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春帖子词》是苏轼在仕途上升或节令变更时所作。此诗特别写于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盎然的气息,正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希望与活力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春帖子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政治情感和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待。开头的“霭霭龙旂色”用“霭霭”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晨雾中的龙旗,暗示着皇权的神秘与威严。接着“琅琅木铎音”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令人振奋的氛围,仿佛可以听见来自皇宫的命令传遍四方。
“数行宽大诏”一句,突显了皇帝发布的重要诏书,且这种宽大之意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更在于其对民众心理的影响。最后一句“四海发生心”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四海的人民都因皇帝的诏书而心潮澎湃,展现了国家的团结与希望。
全诗立意高远,语境庄重,既有对国家前景的展望,又有对皇权的尊重,是一首兼具政治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霭霭龙旂色:雾气弥漫,龙旗的颜色显得更加鲜亮,暗示着权威的存在。
- 琅琅木铎音:清脆的木铎声响起,象征着命令的传达。
- 数行宽大诏:皇帝发布的宽大诏书,表明政策的宽容和对民众的关怀。
- 四海发生心:全国人民因此激动,心中充满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旂”比喻皇权的威严。
- 拟人:将“心”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民众的反应。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的威严与宽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对民众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旂:象征着皇权和威严。
- 木铎:传递信息和命令的媒介,象征着皇权的声音。
- 宽大诏:象征着仁政和对民众的关爱。
- 四海:象征着国家的广大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霭霭龙旂色”中的“霭霭”指的是什么现象? A. 明亮
B. 雾气
C. 风声
D. 太阳 -
诗中“木铎”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乐器
C. 传达命令的工具
D. 装饰品 -
“四海发生心”中的“发生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激动
C. 平静
D. 疲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苏轼的《春帖子词》更侧重于政治与国家的希望,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苏轼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