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止酒》
时间: 2025-01-19 21:5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止酒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加,各携一樨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屙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白话文翻译
时运来临,万物皆在变化,我行至路尽也并非是我停止了前进。与你各自随心所欲地行走,我们同在这百蛮之地相遇。萧条的分离后,各自携带着一颗樨子。你那边有孟光,我这边只有法喜。我们在山谷中相逢,一个月来同作息。无论南方北方,粗糙的生活也足以生存。你劝我追随陶渊明,虽然我力量微薄,但我也应为自己而活。微微的饮酒,坐下畅饮,停止喝酒则能恢复。虽然追寻大道尚未成功,但隐约能看到渡口的方向。从今往后,在东坡的家中,不再设立杜康的祭祀。
注释
- 樨子:樨子指的是一种香木,用于制作香料,也有象征友情的含义。
- 孟光: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贤人孟光,常用于代表高洁的品德。
- 法喜:可能指的是一种内心的欢愉。
- 杜康:古代传说中的酒神,杜康祭祀指的就是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思想上崇尚自然与自由,作品广泛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与友人陶渊明志趣相投,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饮酒的反思。
诗歌鉴赏
《和陶止酒》是一首表达苏轼对陶渊明的向往,借酒抒情的作品。诗中通过与友人各自的生活状态对比,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暗示即使身处困境,亦不应止步不前。接着,诗人借用樨子的意象,传递出友情的珍贵与美好,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在整首诗中,苏轼通过山谷相逢的意象,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对饮酒的态度也表现出一种理智的反思,指出停止饮酒可以让人恢复,强调了生活的自我调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陶渊明的仰慕,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的超然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表达人生如梦,时运变化,虽身处困境仍不应停下脚步。
-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与友人各自追随心意,虽身处荒蛮之地,却心灵相通。
- “萧然两别加,各携一樨子”:分别虽萧索,但友情的象征依然相随。
-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友人有高洁的品德,我则只有内心的欢愉。
-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描绘两人相聚的宁静生活。
-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强调不论生活环境艰难与否,依然可以生存。
-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劝诫自己如陶渊明一般,虽力薄但应为自己而活。
- “微屙坐杯酌,止酒则瘳矣”:饮酒的惬意,停止饮酒则能恢复健康。
-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追寻理想虽未成功,但依然能隐约见到希望。
-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决心今后不再祭酒神,保持清醒生活。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意象如“樨子”“孟光”“杜康”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作品的层次。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陶渊明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自我调适,体现了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樨子:象征友情,表达友谊的珍贵。
- 孟光:代表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 杜康:酒神,象征世俗生活的诱惑与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樨子”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自由
- D. 名誉
-
填空题:诗中提到“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这里“力薄”意指____。
-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示他将继续饮酒,保持与杜康的祭祀。(对/错)
答案:
- B
- 自我生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突出山水之美而苏轼则更突出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