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湖上
作者: 苏轼 〔宋代〕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白话文翻译:
在湖上雨过天晴的时候,秋水刚刚淹没了船篙的一半。
我从红色的栏杆俯视湖面,看到自己的衰老与白发。
醉酒时,轻轻地吹落了白色的纶巾,溪风把流水与月光荡漾开来。
我独自撑着小舟归去,任凭烟波随意飘荡。
注释:
- 湖上雨晴时:指雨过天晴,湖面清新。
- 秋水半篙初没:秋水已经淹没了船篙的一半,象征水位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朱槛:红色的栏杆,通常指楼阁或船上的栏杆。
- 寒鉴:冷峻的镜子,这里指的是湖面,能够映照出人的形象。
- 衰颜华发:衰老的面容与白发,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
- 白纶巾:指的是一种白色的头巾,通常在饮酒时使用。
- 溪风:溪边的风,轻柔而清新。
- 独棹小舟:独自划着的小舟,展现了孤独的状态。
- 烟波飘兀:烟雾弥漫,波浪轻荡,形容湖面景象的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创作背景:
《好事近·湖上》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在黄州的流亡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个人衰老的感慨,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的豁达与洒脱。
诗歌鉴赏:
《好事近·湖上》是苏轼在湖上所作的一首词,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内心感受。全词通过描绘雨后湖面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一句“湖上雨晴时”,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场景,紧接着用“秋水半篙初没”描绘出水位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朱槛俯窥寒鉴”,这一句通过红色的栏杆与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反思。“照衰颜华发”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深刻的自省与人生态度。接下来的“醉中吹坠白纶巾”,则将酒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示了诗人在醉意中的洒脱与放松。
最后一句“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淡然与顺应。整首词以宁静的湖面为背景,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洒脱气质与深邃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雨晴时:开篇设景,描绘天气的变化,营造出清新的自然环境。
- 秋水半篙初没:通过水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秋水的意象也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 朱槛俯窥寒鉴:诗人从栏杆向下俯视,意象引出自我反思。
- 照衰颜华发:自我形象的映照,传达出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
- 醉中吹坠白纶巾:在醉意中,诗人享受自然,表达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溪风漾流月: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 独棹小舟归去:展现一种孤独但自由的状态。
- 任烟波飘兀:强调随性与洒脱,体现诗人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槛俯窥寒鉴”与“衰颜华发”,形成形象与情感的对比。
- 拟人:如“溪风漾流月”,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画面感。
- 比喻:将湖面比作镜子,反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湖上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衰老的感慨,展现了在逆境中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秋天:代表成熟与衰老的季节。
- 朱槛: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界限。
- 白纶巾:代表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小舟:象征着孤独的旅程与人生的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水半篙初没”意指什么? A. 水位上升
B. 水位下降
C. 水位不变
D. 诗人在划船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朱槛”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红色的栏杆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植物 -
“独棹小舟归去”中“独棹”指什么? A. 有人同行
B. 独自划船
C. 船只受阻
D. 船只漂浮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另一首名作,探讨月亮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自然与孤独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