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时间: 2025-01-19 19:5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白话文翻译
晚上和早晨,我都在为国家大事思虑,
岭南和海边的士人都向我低头。
金城的士人历来有奇才,不必等到成才之后才能图谋大计。
春天满洲的鹦鹉楼和白鹤,天上赐予我山川水泽,
四匹马驾着轻车,
六月的炎热,我愿意慢慢驱动。
越过蓬婆,越过邛笮,那里就是穹庐。
谁能穿越我这烟瘴之地,自古以来没有人。
联络五溪和百粤,支柱在南方的半边天,保卫中外安然无虞。
完成这番经营后,我便返回去位于钧枢的地方。
注释
- 宵旰:指夜晚和早晨,形容辛劳的工作。
- 轸:轸马,古代指驾驭马车。
- 金城:指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因其地势险要而被称为金城,象征有才能的人士。
- 轻车:轻便的车,象征迅速。
- 烟瘴:指瘴气,古人认为南方湿热气候容易产生的有害气体。
- 联络五溪百粤:指连接五溪(今湖南、湖北一带)和百粤(今广东、广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志道,号渔隐,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诗词多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李曾伯为送别印德远入广(即广南),表达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志向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思虑及对友人未来的寄托。开篇提到的“宵旰轸先虑”,展示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与责任感,反映出士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接下来的“岭海屈真儒”则是对有才能之士的赞美,强调了士人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诗人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使用了“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这样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暗示诗人希望有一个安定繁荣的环境。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愿友人在炎热的六月中仍能不急不躁,稳步前行,展现出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联络五溪百粤”,表明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胸怀与理想,最终希望在完成事业后能够回归安定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宵旰轸先虑:夜以继日地考虑国家大事。
- 岭海屈真儒:南方的士人都愿意归顺。
- 金城素有奇略:金城的士人自古就有奇才。
- 春满洲鹦楼鹤:春天的美景令人陶醉。
- 天付簪山带水:自然的馈赠,山水相连。
- 驷马驾轻车:快速出行,象征积极向上。
- 六月正炎热:夏天的炎热。
- 吾肯缓吾驱:我愿意放慢脚步,沉着应对。
- 越蓬婆,逾邛笮:跨越山水,进入新天地。
- 彼穹庐:指理想的归宿。
- 其能涉我烟瘴:面对困难的挑战。
- 载籍以来无:自古以来无人能过。
- 联络五溪百粤:希望连接各地,团结力量。
- 托柱南方半壁:支撑南方的安定。
- 中外保无虞:保卫国家安宁。
- 了此经营事:完成这些事业。
- 归去位钧枢:回归安定的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理想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宵旰”与“岭海”,形成对称美。
- 夸张:如“烟瘴”形容环境的严酷,增强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寄托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宵旰:象征辛劳与责任。
- 金城:象征士人的才华与抱负。
- 春满洲:象征希望与生机。
- 驷马:象征迅速与动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兰州
C. 南京
答案:B -
诗中“宵旰轸先虑”意指什么? A. 夜以继日地工作
B. 早起晚睡
C. 只在白天思虑
答案:A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愤怒
B. 忧国忧民
C. 幽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更多的是哲理与人生的感悟,而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则侧重于对国事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