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咏窝丝糖,糖出旧内遗制,今一白头老监尚能为之,然已退居西山,恐此后便成广陵散也》
时间: 2025-01-04 07:39:59意思解释
摸鱼儿 咏窝丝糖
原文展示:
是何人丝丝糅熟,螺蚊一缕堪理。 铜驼阅尽兴亡泪,只向筵前争嗜。 春灯市。犹曾记天街夜静龙楼底。 茫茫对此。叹头白宫人,昔难觅处,弱雪又沾齿。 松如许,休问厨娘食品,漫怜旧监遗制。 饧箫轻弄东风软,好请玉卮娘子。 浑难似。且说与饼师可似闽中荔。 南朝轶事。看腻粉堆盘,老饕狂叫,剪却愁肠细。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在细细揉捏,像是那一缕缕的丝线?铜驼见证了多少兴亡泪水,只是在宴席上争相品尝。春天的灯火照耀着市场,我依然记得在天街夜静时站在龙楼之下。面对此情此景,叹息着白发苍苍的宫人,以前难以寻觅的地方,如今却是又冷又湿的雪沾湿了牙齿。松树如此茂盛,不必再问厨娘的美食,徒然怀念旧监遗留下的糖果。糖果声轻轻在东风中荡漾,真想请玉卮的女子一起品尝。实在难以再找到那样的滋味。就说那些和饼师相似的,像是闽中的荔枝。南朝的逸事,看腻了满盘的粉状食物,老饕叫嚷着,剪断了愁肠。
注释:
- 丝丝糅熟:形容细致的揉捏,像丝线一样。
- 铜驼:指铜驼山,象征历史的沧桑。
- 龙楼:指古代的楼阁,象征繁华的景象。
- 弱雪:形容雪轻盈而柔弱。
- 饧箫:指糖果的声音,形象生动。
典故解析:
- 铜驼阅尽兴亡泪:铜驼是古代的象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 南朝轶事:指南朝时期的逸闻趣事,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釚,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其作品常带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尤其是对美味糖果的怀念,寓意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窝丝糖”的描写,勾勒出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情感。诗中运用细腻的比喻与生动的意象,将糖果的制作与历史的兴衰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作者在诗中通过对“铜驼”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而糖果这一物象则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诗歌中的春灯市、天街夜静等意象,不仅渲染了节日的氛围,也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又细腻,既有对美食的赞美,也有对往昔的追思。尤其是最后几句,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是何人丝丝糅熟:抒发对糖果制作工艺的好奇与赞叹。
- 铜驼阅尽兴亡泪: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 春灯市:描绘繁华的市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叹头白宫人:表现出白发人对往事的感叹与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糖果制作比作“丝丝糅熟”,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糖果以生命,表现出对糖果的情感。
- 对仗:如“春灯市”与“天街夜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情感基调中透出一丝惆怅。
意象分析:
- 窝丝糖:象征着甜美与温暖,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铜驼:象征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
- 春灯市:象征着繁华与生机,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历史沧桑
- C. 自然风光
-
“春灯市”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冬天的寒冷
- B. 节日的热闹
- C. 夜晚的静谧
-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南朝轶事”与“老饕狂叫”反映了对_____的怀念。
参考答案:
- B
- B
- 美食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比较徐釚的《摸鱼儿》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侧重于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后者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