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十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4:51:24意思解释
摸鱼儿十五首 其二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风涛阔,几许躁鳞赪尾,浮沉毕竟何止。烟波着个忘机叟,鸥鹭同生怜喜。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凭谁呼起,把两鬓风尘,卅年心事,都共钓编委。
白话文翻译:
看这位朋友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不应如此寂寞。我已白发苍苍,却在紫薇花下与你相见。三年来只在诉说,平生大抵也只是忙忙碌碌。故乡遥在千里之外,月光皎洁,清风习习,酒已喝尽,灯光暗淡,梦境已断,仿佛只能依靠一根竹竿垂钓。风浪广阔,几许躁动的鱼尾在水中翻腾,浮沉的生活又何止于此。烟波浩渺,像个忘忧的渔翁,鸥鸟与我同生共喜。鱼儿无饵,自然想到得失,抛却一切,老来随遇而安。谁来唤醒我,把两鬓风尘,三十年的心事,统统交给钓鱼。
注释:
- 嵚嵜: 形容山路崎岖艰险。
- 白首: 形容年老。
- 紫薇: 一种花,常用来象征美好和相聚。
- 酒阑灯灺: 酒喝尽了,灯光也微弱了。
- 忘机: 指忘却世俗烦忧的人。
- 赪尾: 赤色的鱼尾,象征活力和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柔美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渔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哲思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嵚嵜”、“月白风清”等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艰辛,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诗人以渔翁的形象隐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渴望在喧嚣中寻求一份宁静。
词中“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一句,深刻反映了对得失的释然和对流逝岁月的感慨。这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亲近感,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超然的美感,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描绘朋友经历艰难,却不应感到孤独。
- “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自己已老,却仍在美好的环境中与朋友相聚。
- “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三年来只是在分享彼此的疲惫与辛苦。
- “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故乡遥远,夜晚的宁静却让人感到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人生比作钓鱼,强调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拟人: “烟波着个忘机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 使用对称结构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得失、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希望在繁杂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紫薇花: 象征美好和相聚的时刻。
- 酒阑灯灺: 代表生活的疲惫和孤独。
- 钓鱼: 隐喻追求简单、安宁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薇”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美好
- C. 孤独
答案: B. 美好
-
“鱼不饵想得失”中的“得失”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人生
- C. 友谊
答案: B. 人生
-
诗中“三年矣但诉说”表明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忙碌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A.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蒋士铨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蒋士铨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