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十五首 其十四》
时间: 2024-09-19 20:4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十五首 其十四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古今人贞心烈性,捐生大抵如许。
狗彘纷纷草间活,何必同年而语。
休悉数到地覆,天翻毅魄难枚举。
青燐如雨,指太仆街头,阜成门内,死算得其所。
寻榆垈,马鬣累累相聚。
还如堂列宾主。
珊然环佩灵旗闪,点点神光来去。
声激楚,听鬼唱,秋愤痛彼离离黍。
廉姬季女,踏两朵慈云,生天稍后,来趁九莲炬。
白话文翻译
古今英雄志士的贞心和烈性,捐躯殉道大致都是这样的。
那些狗彘般的人却在草间活着,何必同我辈同年而论呢。
不必细数那些经历的艰难险阻,天地翻覆,坚定的心志是难以枚举的。
青烟如雨,指向太仆街头,阜成门内,死去也算是归宿。
寻求那榆垈,马鬣一片片地相聚。
就如同在堂中列席的宾主。
耳边响起的清脆声响,灵旗闪烁,点点神光来去。
声音激扬,听那鬼唱,秋天的愤懑痛苦着离离的黍禾。
廉姬与季女,踩着两朵慈云,生天稍晚,来趁九莲的火炬。
注释
- 贞心烈性:贞心指坚定的心志,烈性指勇猛的性情。
- 狗彘:指卑贱的人或行为。
- 青燐如雨:青燐是一种发光的物质,象征着神秘或幻影。
- 阜成门:北京的一个地名。
- 廉姬季女:指《离骚》中提到的两位女子,象征着忠贞与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637年-1705年),字士铨,号承畏,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感情及对社会的看法。
创作背景
《摸鱼儿》是蒋士铨在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之后所作,表达了对忠贞烈士的崇敬和对卑鄙行径的不屑,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批判意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英雄与卑贱之人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忠贞志士的崇高敬意以及对社会中卑劣现象的批判。开篇即以“古今人贞心烈性”引入,强调了志士应有的忠诚与勇气,接着用“狗彘纷纷”来反衬那些不值得一提的庸人,展现出一种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诗中多次提及的“青燐如雨”及“灵旗闪”等意象,构成了一种神秘而又强烈的情感氛围,似乎在暗示那些忠贞的灵魂仍在世间游荡。最后引用“廉姬季女”来强化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今人贞心烈性,捐生大抵如许:古今的志士都以贞心和烈性捐躯,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狗彘纷纷草间活,何必同年而语:指那些卑劣之人何必与志士同龄讨论,显示出诗人与卑人之间的距离。
- 休悉数到地覆,天翻毅魄难枚举:不必详细列举那些艰难困苦,坚定的信念是难以用数量来衡量的。
- 青燐如雨,指太仆街头,阜成门内,死算得其所:描绘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殉道者的归宿。
- 寻榆垈,马鬣累累相聚:寻求那片榆树林,形象地描绘出志士的聚会。
- 还如堂列宾主:像在堂上列席的宾客,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 珊然环佩灵旗闪,点点神光来去:描写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景象,传达出灵动的意象。
- 声激楚,听鬼唱,秋愤痛彼离离黍:在秋天的愤懑中,听见鬼的歌唱,表现出对过往英雄的追思。
- 廉姬季女,踏两朵慈云,生天稍后,来趁九莲炬:两位忠贞女子化身为慈云,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光明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古今”与“狗彘”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将志士比作“青燐”及“灵旗”,表现出他们的光辉与非凡。
- 拟人:描绘神光来去,赋予自然以人格特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英雄与卑贱之人的态度,探讨忠贞与卑劣的道德观,强调坚定信念与理想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贞心烈性:象征忠诚与勇气。
- 青燐:象征神秘与灵性。
- 灵旗:象征精神和信仰的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狗彘”指代什么? A. 志士
B. 卑劣之人
C. 自然界的动物 -
“青燐如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灾难
B. 灵性
C. 快乐 -
“廉姬季女”指代的是谁? A. 志士
B. 忍辱负重的女子
C. 忠贞的女子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摸鱼儿》都探讨了忠贞与理想的主题,前者通过个人情感寄托,后者则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二者在风格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