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章台杨柳枝枝好,明月箜篌。
宝镜香篝。中有佳人字莫愁。
使君也有罗敷在,锦帐春浮。
寄语琼楼。不是莲花不并头。
白话文翻译:
章台的杨柳枝繁叶茂,明月下的箜篌声悠扬。
香篝映照着宝镜,里面有位佳人名叫莫愁。
使君身边也有位美丽的罗敷,锦帐中春意盎然。
寄语琼楼,只有莲花才能并头而生。
注释:
- 章台:古代的一个场所,常用来指代女子的闺房或庭院。
- 杨柳:象征柔美与春天。
- 箜篌: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联系。
- 莫愁:指代古代传说中的美人,寓意美丽与忧愁并存。
- 罗敷: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比喻美人。
- 锦帐:华丽的帐子,象征富贵与温馨的生活。
- 琼楼:美好的楼阁,象征着高雅的居所。
- 莲花不并头:比喻独特的美丽,通常指两种美丽不能相互依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文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采桑子 为霖苍赋》写于清代,正值士人追求文人雅趣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美人,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诗人借助章台的杨柳、明月下的箜篌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佳人“莫愁”的出现,则让整首词充满了人情味,既有春天的生机,又蕴含着爱情的柔情。通过“使君”和“罗敷”的对比,诗人不仅展示了美人的多样性,还隐含着对理想爱情的渴望。最后一句“不是莲花不并头”,则以莲花的独特性强调了美的独立与高贵,传达了对个体独特魅力的赞美。整首词中,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巧妙地展现出来,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章台杨柳枝枝好:描绘春日的景象,杨柳繁茂,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明月箜篌:月光下的箜篌声,营造出一种优雅、静谧的气氛。
- 宝镜香篝:映照出佳人的美丽,暗示她的高贵与神秘。
- 中有佳人字莫愁:直接引入女主人公,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 使君也有罗敷在:提到另一位美人,表示对美的多样性。
- 锦帐春浮:锦帐中的春意盎然,象征着繁华与温暖的生活。
- 寄语琼楼: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不是莲花不并头:强调独特与珍贵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比作柔美,将“明月”比作宁静。
- 对仗:如“宝镜香篝”与“中有佳人”相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整体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美丽个体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青春。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念。
- 箜篌:象征文人雅趣。
- 莫愁:美人,象征爱情与忧愁。
- 罗敷:美人,象征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人”是谁? A. 莲花
B. 罗敷
C. 莫愁
D. 杨柳 -
诗中“锦帐春浮”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萧条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箜篌”是一种什么乐器? A. 弦乐器
B. 打击乐器
C. 管乐器
D. 键盘乐器
答案:
- C. 莫愁
- A. 春天的气息
- A. 弦乐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加关注个人情感。
- 《春望》: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情感基调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