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四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时间: 2025-01-14 13:26:31

李皇周后年双小,玉树宫墙。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秣陵往事千年矣,如此疏狂。

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皇周后年双小,玉树宫墙。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秣陵往事千年矣,如此疏狂。
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

白话文翻译:

李皇朝和周朝的后宫里,年轻女子双双美丽,宛如树上的美玉,宫墙内外显得格外鲜艳。
她们穿着金丝缝制的鞋子,心里却因初次出门而感到紧张,悄悄地走出洞房。
秣陵的往事已经过去千年,如今依然如此狂放不羁。
不必在意国家的兴亡,即使家破人亡也无所谓。

注释:

  1. 李皇周后:指的是李唐和周朝的后宫女子,代表着古代美人的形象。
  2. 玉树宫墙:比喻女子如美玉般的美丽,宫墙则象征着皇宫的奢华。
  3. 金缕鞋帮:用金丝织成的鞋子,代表富贵和地位。
  4. 胆怯潜提出洞房:形容女子初次出门,心中忐忑。
  5. 秣陵:即今南京,古时著名的文化中心。
  6. 疏狂:指放荡不羁或随意而行的态度。
  7. 莫管兴亡:不必在意国家的兴衰。
  8. 破家山也不妨:即使家破人亡也无所谓,表达了一种不在乎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字承祖,号白石,晚号青禾,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和散文,是清初的文人之一,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诗中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追求和对社会兴亡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四》以李皇周后为引,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形象,诗中自始至终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美丽女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们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对个人情感的渴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一句,生动刻画了女子的心理状态,既有初出茅庐的紧张,又有对新世界的向往。通过将古代与现代的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而“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放达的态度,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漠然,甚至是对家庭破灭的无所谓。这种对个人情感的执着与对历史兴亡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李皇周后年双小:开篇引入,指出古代美人的美丽。
  2. 玉树宫墙:营造出一种华美的意境,体现其高贵的身份。
  3.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细腻描绘女子的内心活动,展现其复杂的情感。
  4. 秣陵往事千年矣:通过历史的沉淀,表达对往事的感慨。
  5. 如此疏狂: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反映出对自由的向往。
  6. 莫管兴亡:直接表明对历史兴亡的漠然态度,展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洒脱。
  7. 便破家山也不妨:进一步强调对个人生活的无奈与放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玉树”,突显其美丽与高贵。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如“金缕鞋帮,胆怯潜出”,形成对称美。
  • 夸张:通过“破家山”来强调对家庭没落的无所谓,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个人情感与历史兴亡的关系,探讨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树:象征美丽与高贵,代表古代女子的理想形象。
  2. 宫墙:象征权力与奢华,隐含封建社会的压抑。
  3. 金缕鞋:代表富贵与美丽,反映出女性的身份地位。
  4. 洞房:象征着女性的家庭与社会角色,隐喻她们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 其四》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秣陵”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3. 诗中的“金缕鞋帮”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
    • C. 勇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陈维崧《采桑子 其四》与李清照《如梦令》
    • 二者均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但前者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陈维崧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