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尊信斋》
时间: 2025-01-04 08:1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尊信斋
作者: 陆游〔宋代〕
于虖孔孟何其卓,如天日月地海岳。
正令举世皆杨墨,邪正岂复劳商榷。
虽然此道久横流,执热其谁不思濯。
鲁邹遗书世皆读,要以尊信为善学。
吾友希真盖其人,不肯俯首为龌龊。
羹藜饭豆欲老矣,功虽未竟志则悫。
我居山阴子在闽,阙然不见千里邈。
泽中久雨道路绝,叩户忽闻声剥啄。
尊信二字子所知,妙质岂复须斤斲。
伏生九十语已讹,失旦自惭犹喔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孟之道的推崇,认为二者的思想如同天日月、地海岳般高大卓越。即使当今世人推崇杨墨之学,正邪之争又何必再做争论。虽然这个道理已经流传很久,但仍有人执着于追求真理。鲁国和邹国的古籍人人阅读,但真正要学习的道理在于尊重和信任。我的朋友希真是这样的人,他不愿意屈从于世俗的龌龊。尽管我已年老,志向仍在,功业未成。身处山阴,而朋友却在遥远的闽地,彼此相隔千里。大雨之后,路途被阻,敲门时忽然听见声响。尊重和信任这两个字,希望你能明白,它的精髓岂需要用刀斧去雕刻。伏生已九十岁的话语也多有错误,失去真理后自惭形秽,仍在喔喔自语。
注释
- 于虖:表示感叹,语气词。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代表儒家思想。
- 杨墨:指杨朱与墨子的思想,代表道家与墨家。
- 商榷:商讨、讨论。
- 尊信:尊重与信任。
- 希真:作者的朋友,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
- 羹藜饭豆:指简单的饮食,象征生活的清淡。
- 剥啄:鸟类的鸣叫声,象征自然界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者。他的诗风豪放,作品多表现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世俗风气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哲理性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探讨了尊重与信任的意义。陆游通过对孔孟思想的吟咏,引出对当代学术风气的批评。他指出,虽然世人纷纷追逐杨墨之学,但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尊重与信任,而不是外在的争论。诗中提到的“羹藜饭豆”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世界的宁静。
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逻辑性与层次感。诗人在描绘自己与朋友希真之间的距离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的坚持。最后,以“尊信二字”收尾,强调了诗的主题,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于虖孔孟何其卓:孔孟的思想是如此高远。
- 如天日月地海岳:比喻孔孟思想的崇高与持久。
- 正令举世皆杨墨:即使整个世界都在推崇道家与墨家的思想。
- 邪正岂复劳商榷:正邪之争何必再做争论。
- 虽然此道久横流:虽然这种思想已经流传已久。
- 执热其谁不思濯:执着于这一道理的人又有几人不想追求真理。
- 鲁邹遗书世皆读:鲁国与邹国的古籍人人都在阅读。
- 要以尊信为善学:学习的根本在于尊重与信任。
- 吾友希真盖其人:我的朋友希真就是这样的人。
- 不肯俯首为龌龊:他不愿意屈服于世俗的龌龊。
- 羹藜饭豆欲老矣:虽然生活清淡,但我志向依旧。
- 功虽未竟志则悫:事业尚未完成,志向却依然坚定。
- 我居山阴子在闽:我在山阴,他却在遥远的闽地。
- 阙然不见千里邈:相隔千里,互不相见。
- 泽中久雨道路绝:大雨过后,路途被阻。
- 叩户忽闻声剥啄:敲门时忽然听见鸟鸣。
- 尊信二字子所知:尊重与信任这两个字你是知道的。
- 妙质岂复须斤斲:这精髓何必用刀斧去雕刻。
- 伏生九十语已讹:伏生(孔子的弟子)九十岁的言语也有误。
- 失旦自惭犹喔喔:失去真理后自惭形秽,还在自言自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日月、地海岳,强调孔孟思想的崇高。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尊重与信任的重要性,批判当时学术界的浮躁,倡导追求真理与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孟:象征传统儒家文化和伦理思想。
- 杨墨:象征当时流行的其他学派,代表世俗风气。
- 羹藜饭豆:象征简朴的生活,反映诗人的清高志趣。
- 尊信:象征真理与理想,作者所追求的内心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题尊信斋》主要赞美哪两位思想家?
- A. 老子与庄子
- B. 孔子与孟子
- C. 墨子与杨朱
-
诗中提到的“羹藜饭豆”象征什么?
- A. 富贵生活
- B. 简单饮食与清淡生活
- C. 美味佳肴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批判世俗风气
- B. 提倡尊重与信任
- C.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但陆游更侧重于哲理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与人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