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旧或见嘲终岁杜门戏作解嘲》

时间: 2025-01-04 07:40:49

十年萧散住林间,只是幽居不是闲。

续得茶经新绝笔,补成僧史可藏山。

诗题紫阁凭云寄,药报青城附鹤还。

自笑何曾总无事,枉教人道闭柴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亲旧或见嘲终岁杜门戏作解嘲
——陆游

十年萧散住林间,只是幽居不是闲。
续得茶经新绝笔,补成僧史可藏山。
诗题紫阁凭云寄,药报青城附鹤还。
自笑何曾总无事,枉教人道闭柴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林间幽居十年,虽然生活清闲,但并非无所事事。陆游在这里提到他续写了《茶经》的新作,并补充了僧人的历史,这些作品都可以珍藏在山中。他的诗题写在紫阁上,寄托了他的情感;药物则带着青城的灵气,似乎伴随着仙鹤归来。他自嘲道,自己其实并没有完全无事可做,反而让人误以为他独自闭门不出。

注释:

  • 萧散:形容生活清贫而安静,心境悠闲。
  • 幽居: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 新绝笔:指的是新写成的作品。
  • 僧史:讲述和尚或僧人的历史。
  • 紫阁:指一座紫色的楼阁,象征着高雅的文化境界。
  • 青城:指青城山,以道教文化著称。
  • 闭柴关:比喻隐居不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对生活的感慨、对朋友的思念而著称,风格豪放而细腻。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国破家亡,心有不甘,故而其诗中常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隐居期间写的,反映了他在穷困潦倒的环境中坚持创作的决心。作者虽身处艰辛,却在诗中自我解嘲,表明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十年幽居生活的自述,展现了陆游内心的宁静与坚持。诗中“十年萧散住林间”展现了他在幽静环境中的独特体验,带有对外界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续得茶经新绝笔,补成僧史可藏山”的表达,展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创作的毅力,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诗题紫阁凭云寄,药报青城附鹤还”则表现了陆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青城”与“鹤”,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精神寄托的象征,表现了他心中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最后一句“自笑何曾总无事,枉教人道闭柴关”则显得幽默而自嘲,说明了他虽然处于幽居之中,实则内心充实,生活丰富,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自在心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境遇,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萧散住林间:表明作者在林间隐居已久,生活清贫而孤独。
  2. 只是幽居不是闲:强调自己虽然隐居,但并非无所事事。
  3. 续得茶经新绝笔:说明他在创作新的文学作品,持续努力。
  4. 补成僧史可藏山:隐喻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求。
  5. 诗题紫阁凭云寄:表达了他对理想与文学的寄托。
  6. 药报青城附鹤还:道出对道教文化与自然的向往。
  7. 自笑何曾总无事:自嘲自己并非无所事事。
  8. 枉教人道闭柴关:反映出外界对他隐居生活的误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清贫比作“萧散”,生动形象。
  • 对仗:如“幽居”与“闲”,“新绝笔”与“僧史”,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自我解嘲与坚持创作的决心,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外界误解的反思,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间:象征幽静与自然,代表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
  • 茶经:象征文化与知识,表明诗人的学识。
  • 紫阁:象征高雅与理想,寄托诗人的情感。
  • 青城:象征道教文化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象征长寿与超脱,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幽居”是指什么? A. 生活贫困
    B. 隐居在山林中
    C. 旅行
    D. 工作忙碌

  2. 诗中提到的“青城”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道教文化与理想
    C. 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故乡

  3. “自笑何曾总无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自卑
    B. 幽默与自嘲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他人的抱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陆游的《亲旧或见嘲终岁杜门戏作解嘲》都表现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自我解嘲,但陆游的作品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坚持与创作的重要性,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人生的离别与感伤。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