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雨》
时间: 2025-01-07 18:3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雨
半响帘纤,霎时澎湃,忽然飒飒萧萧。正黄昏近也,分外声骄。扶病小楼凝听,听屋角。飞瀑奔涛。淋铃曲,何须重谱,已足魂销。飘飘。迷离恍惚,好似驾孤蓬,一叶乘潮。想枝头红杏,应负花朝。赢得愁怀如织,幸窗外未种芭蕉。无眠夜,釭花,还检香烧。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一刻,窗帘轻轻摇曳,骤然间雨声轰鸣,像是风中飘舞的萧声。黄昏时分,这声音显得格外响亮。我扶着病躯,静静地在小楼中倾听,耳边传来飞流直下的瀑布声。那淅沥的雨声,何必再去谱写乐曲,已足以让我陶醉。心神飘渺,恍如乘着孤舟,随波逐流。想象着枝头的红杏,应该是花朝时节的美景。此时心中愁绪如织,庆幸窗外没有种下芭蕉。无眠的夜晚,烛光摇曳,香气扑鼻。
注释
- 帘纤:轻薄的帘子。
- 飒飒:形容风声或雨声,清脆而响亮。
- 飞瀑奔涛:比喻雨声如同飞流直下的瀑布,气势磅礴。
- 釭花:烛光,古代用来照明的灯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善宝,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透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某次黄昏时分,听雨的情景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听雨”为主题,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即以“半响帘纤”引入,轻柔的雨声和窗帘的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细腻的氛围。当“霎时澎湃,忽然飒飒萧萧”时,声音的变化与黄昏的临近相呼应,增强了诗的动感。
诗中“扶病小楼凝听”,表现了诗人的脆弱与孤独,然而在这份脆弱中,诗人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浩荡与灵动,雨声如同飞流奔腾的瀑布,令人心醉神迷。尤其是“淋铃曲,何须重谱”,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感不需要人为的修饰,已足以打动人心。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飘飘、迷离恍惚”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想象中的“红杏”与现实中的“未种芭蕉”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而“无眠夜,釭花,还检香烧”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奈,然而又在这份孤独中寻找着生活的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哲思,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意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响帘纤,霎时澎湃”:窗帘轻摇,雨声骤起。
- “忽然飒飒萧萧”:雨声清脆,令人耳目一新。
- “正黄昏近也,分外声骄”:黄昏时分,雨声显得尤为突出。
- “扶病小楼凝听”:在小楼中,诗人因病扶着身体倾听雨声。
- “听屋角,飞瀑奔涛”:屋角传来如瀑布般的雨声。
- “淋铃曲,何须重谱”:雨声如音乐,无需再作谱曲。
- “飘飘,迷离恍惚”:心绪飘忽,恍若在梦中。
- “好似驾孤蓬,一叶乘潮”:比喻自己如孤舟随波逐流。
- “想枝头红杏,应负花朝”:想象中春天的美景。
- “赢得愁怀如织,幸窗外未种芭蕉”:心中愁绪满满,庆幸窗外没有芭蕉。
- “无眠夜,釭花,还检香烧”:无眠的夜晚,点着烛光,焚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驾孤蓬”,形象生动。
- 拟人:雨声被赋予了音乐的特质,使之更具情感。
- 对仗:如“飞瀑奔涛”,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体现出一种在孤独中寻找温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纤:象征着轻柔与宁静,暗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飞瀑奔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感,强调雨声的动感。
- 红杏: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芭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未实现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飘,迷离恍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清新自然 B. 孤独迷茫 C. 快乐幸福
-
诗中提到的“飞瀑奔涛”形容了什么? A. 风的声音 B. 雨的声音 C. 人的歌声
-
诗人“幸窗外未种芭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沈善宝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但沈善宝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善宝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