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 2025-01-06 14:0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沈岸登 〔清代〕
蝉柳池塘,娇莺帘幕,晚来霁景收烟。
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
检点鸳鸯绣被,香烬冷生怕孤眠。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
中天。夜深飞去,须直到天涯,吹堕伊前。
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
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
红笺叠,沉吟路遥,雁也难传。
白话文翻译
在蝉鸣的柳树和池塘边,娇艳的黄莺在帘幕中鸣唱,傍晚的晴空中烟雾渐渐消散。离别后,花儿已经凋谢,愁绪如丝般缠绕心间。我整理着鸳鸯绣被,香烛已冷,恐怕夜里只能孤单入眠。凭栏远望,自从分别后明月已升起,照在我头顶的三轮明月。夜已深,飞鸟已远,必须飞到天涯,才能把思念吹落在她面前。可怜天涯的消息,依旧是茫然不知。我拍打沙滩上的归雁,托付它们带去一寸红笺。红笺重叠,沉吟路途遥远,连雁也难以传达。
注释
- 蝉柳:蝉鸣的柳树,描绘出夏日的景象。
- 娇莺:指黄莺,形容其美丽动听。
- 晚来霁景:指傍晚时分,雨过天晴的美景。
- 愁绪:忧愁的情绪。
- 鸳鸯绣被:形容精美的被子,象征爱情和温暖。
- 香烬:香烛的余烬,暗示孤独的夜晚。
- 飞去须直到天涯:飞鸟必须飞到遥远的地方,表达思念的深远。
- 分付与一寸红笺:托付给归雁,将思念之情寄托在纸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离别之痛,内心充满思念时。诗中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反映了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愁苦的诗。诗的开头,蝉鸣和柳树构成了一个夏日的美丽场景,展现出诗人对故地的眷恋。娇莺的歌声与晚霞相映成趣,然而随着“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的转折,诗人内心的忧伤随之浮现。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香烬冷生怕孤眠”一句,深刻地传达了对伴侣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恐惧。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中的明月象征着思念的寄托,三轮明月更是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重。随后,诗人以“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情感的深度令人动容。
最后的“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将情感推向高潮,红笺的象征意义在于思念的传递,但又无奈地承认“雁也难传”,表达出即便有心,也难以通信的无奈感,深切地反映了人间的情感困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蝉柳池塘,娇莺帘幕,晚来霁景收烟。
- 描绘夏日黄昏的恬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
- 表达离别后的伤感,花瓣凋谢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已逝,愁绪如丝般缠绕心头。
-
检点鸳鸯绣被,香烬冷生怕孤眠。
- 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对温暖的渴望与孤独的恐惧。
-
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
- 月亮成为思念的象征,三轮明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夜深飞去,须直到天涯,吹堕伊前。
- 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需飞往天涯才能传达情感。
-
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
- 反映思念的无奈,无法得知对方的消息。
-
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
- 用雁作为信使,表达思念的渴望。
-
红笺叠,沉吟路遥,雁也难传。
- 红笺象征着情感的寄托,强调了传递思念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香烛的冷却,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空虚。
- 拟人:描绘雁有能力传递情感,反映出人对自然物的情感寄托。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类内心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夏天与生命的活力。
- 柳:常与柔情和思念挂钩。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
- 红笺:象征书信和情感的传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娇莺”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 D. 画眉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香烬冷生怕__”表达了什么情感?
-
判断题:诗中“飞去须直到天涯”是指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对/错)
答案:
- B
- 孤眠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沈岸登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后者则更多展现出对幸福时光的追忆和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沈岸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