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庵》
时间: 2025-01-14 14:5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开远见云台路,楼阁天边恰峙雄。
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
云间寒殿依僧定,风度疏松散午钟。
不尽禅房终夜梦,披衣又觉月华东。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云层散开,云台的道路清晰可见,
楼阁矗立在天边,显得雄伟而壮观。
石拱桥下金坛,仿佛有伏虎潜伏,
山涧的水流翻腾,宛如在吟唱的龙。
云间的寒殿里,僧人安静地坐着,
微风拂动松树,午后的钟声悠然响起。
禅房里的梦无尽无休,
醒来时却发现月光已洒在东边。
注释:
- 云台路:意为通往云台的道路,象征高远的境界。
- 楼阁天边:形容楼阁高耸,仿佛与天相连。
- 金坛:古代祭祀用的坛,常与神秘的景象相关。
- 涧翻银汉:形容溪水奔流,犹如银河倒挂,表现自然的壮丽。
- 寒殿:指僧人居住的清幽之地。
- 散午钟:午后的钟声,表现宁静的氛围。
- 月华东:指月光洒落在东方,象征清晨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肯堂,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和禅宗的深刻理解,风格典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宁静的禅寺环境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云台庵》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云台庵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气氛。开篇“云开远见云台路”,以云的散开象征着视野的开阔,暗示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接着,诗人以“楼阁天边恰峙雄”描绘出壮丽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氛围,既有自然的雄浑,也有建筑的壮观。
中间的“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神秘的意象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涧翻银汉”,将山涧与银河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动态美与神秘感。
后半部分描写僧人修行的生活,“云间寒殿依僧定”,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散午钟”的描写,传达出午后宁静的时光,钟声回荡在空中,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以“不尽禅房终夜梦”作结,表现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与思索,既有梦境的朦胧,又有现实的清醒,体现出人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开远见云台路:云层散开,路途清晰可见,象征着心灵的开悟。
- 楼阁天边恰峙雄:高耸的楼阁,仿佛直插天际,表现出气势磅礴。
- 石拱金坛疑伏虎:石拱桥和金坛的结合,暗示神秘力量的存在。
- 涧翻银汉有吟龙:山涧的水流如银河倒挂,表达自然的奇妙。
- 云间寒殿依僧定:僧人静坐于寒冷的庙宇,体现出修行的宁静。
- 风度疏松散午钟:微风与钟声交织,营造出悠闲的午后氛围。
- 不尽禅房终夜梦:禅房中无尽的梦境,象征修行的深邃。
- 披衣又觉月华东:醒来时发现月光照耀,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清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涧翻银汉”,将溪水奔流与银河相提并论,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楼阁天边恰峙雄,石拱金坛疑伏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无常,代表心灵的自由。
- 楼阁:象征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石拱:象征坚固与永恒。
- 银汉:象征美好与梦幻。
- 寒殿:象征清净的修行环境。
- 午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开远见云台路”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心灵的困惑
- B. 心灵的开悟
- C. 现实的迷茫
-
“涧翻银汉”中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河流
- B. 银河
- C. 银色的山涧
-
“不尽禅房终夜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 A. 物质财富
- B. 禅意与理想
- C. 名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比较方肯堂的《云台庵》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但《云台庵》更侧重于禅意的表现,而《鹿柴》则更强调山水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