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洲寺》

时间: 2025-01-01 19:42:00

倒景开平湖,浅涨落沙步。

一径入空翠,乱石出新路。

深林蓄微凉,修竹莽回互。

虚亭上暝色,波光动秋树。

云气苍茫生,渔艇晚烟赴。

不见伴鸥人,轻舟自来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洲寺 蒋士铨 〔清代〕

倒景开平湖,浅涨落沙步。 一径入空翠,乱石出新路。 深林蓄微凉,修竹莽回互。 虚亭上暝色,波光动秋树。 云气苍茫生,渔艇晚烟赴。 不见伴鸥人,轻舟自来去。

白话文翻译:

倒映的景色展开在平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涨水落在沙滩上。 一条小径深入到空翠之中,乱石中开辟出新的道路。 深林中积蓄着微凉,修长的竹子茂密地交错。 空旷的亭子上暮色降临,波光在秋天的树上闪动。 云气苍茫地升起,渔船在晚烟中驶去。 看不见伴着鸥鸟的人,轻舟自由地来来去去。

注释:

  • 倒景:倒映的景色。
  • 平湖:平静的湖面。
  • 沙步:沙滩上的步道。
  • 空翠:指山林中的翠绿色。
  • 回互:交错,相互缠绕。
  • 虚亭:空旷的亭子。
  • 暝色:暮色,傍晚的颜色。
  • 波光:湖面上的波纹反射的光。
  • 苍茫:广阔无边。
  • 渔艇:渔船。
  • 晚烟:傍晚的烟雾。
  • 伴鸥人:与鸥鸟为伴的人,指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此诗描绘了一幅湖边寺庙的静谧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览浮洲寺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边寺庙的静谧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准刻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诗中“倒景开平湖”一句,以倒映的景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一径入空翠”与“深林蓄微凉”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倒景开平湖”:倒映的景色在平静的湖面上展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浅涨落沙步”:浅浅的涨水落在沙滩上,描绘了湖边的自然景象。
  3. “一径入空翠”:一条小径深入到翠绿的山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4. “乱石出新路”:乱石中开辟出新的道路,象征着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5. “深林蓄微凉”:深林中积蓄着微凉,描绘了山林的清凉与宁静。
  6. “修竹莽回互”:修长的竹子茂密地交错,描绘了竹林的茂密景象。
  7. “虚亭上暝色”:空旷的亭子上暮色降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8. “波光动秋树”:波光在秋天的树上闪动,描绘了湖边的动态美景。
  9. “云气苍茫生”:云气苍茫地升起,描绘了天空的广阔景象。
  10. “渔艇晚烟赴”:渔船在晚烟中驶去,描绘了湖边的渔船景象。
  11. “不见伴鸥人”:看不见伴着鸥鸟的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2. “轻舟自来去”:轻舟自由地来来去去,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修辞手法:

  • 倒景:倒映的景色,使用了倒影的修辞手法。
  • 空翠:使用了色彩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山林的翠绿色。
  • 回互:使用了交错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竹林的茂密景象。
  • 虚亭:使用了空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亭子的宁静氛围。
  • 苍茫:使用了广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天空的广阔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通过对湖边寺庙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倒景:倒映的景色,象征着宁静与深远。
  • 平湖:平静的湖面,象征着宁静与平和。
  • 空翠:山林中的翠绿色,象征着自然与生机。
  • 深林:深邃的树林,象征着宁静与清凉。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虚亭:空旷的亭子,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波光:湖面上的波纹反射的光,象征着动态与生机。
  • 苍茫:广阔无边的云气,象征着广阔与深远。
  • 渔艇:渔船,象征着宁静与生活。
  • 晚烟:傍晚的烟雾,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伴鸥人:与鸥鸟为伴的人,象征着隐逸与超脱。
  • 轻舟:轻舟自由地来来去去,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倒景开平湖”中的“倒景”指的是什么? A. 倒映的景色 B. 倒置的景色 C. 倒退的景色 D. 倒挂的景色

  2. 诗中“一径入空翠”中的“空翠”指的是什么? A. 空旷的翠绿色 B. 空无一物的翠绿色 C. 空中的翠绿色 D. 空洞的翠绿色

  3. 诗中“虚亭上暝色”中的“暝色”指的是什么? A. 晨曦的颜色 B. 傍晚的颜色 C. 午后的颜色 D. 午夜的颜色

  4. 诗中“不见伴鸥人”中的“伴鸥人”指的是什么? A. 与鸥鸟为伴的人 B. 与鸥鸟为敌的人 C. 与鸥鸟无关的人 D. 与鸥鸟为友的人

答案:

  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蒋士铨的《浮洲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蒋诗更注重对湖边寺庙的细腻描绘,而王诗则更注重对山居生活的描绘。
  • 蒋士铨的《浮洲寺》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蒋诗更注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杜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选》
  • 《蒋士铨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