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夕梦中作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8:53:37

镫暗鸡传唱,凉生月入扉。

破空人语细,行远寺钟微。

地僻消尘虑,心清集道机。

明朝出山去,幽思定多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十四夕梦中作 其二 蒋士铨 〔清代〕

镫暗鸡传唱,凉生月入扉。 破空人语细,行远寺钟微。 地僻消尘虑,心清集道机。 明朝出山去,幽思定多违。

白话文翻译:

昏暗的灯光下,鸡鸣声传来,凉意随着月光进入门扉。 空中传来细微的人声,远处寺庙的钟声微弱。 地处偏僻,消除了尘世的忧虑,心境清明,聚集了修道的机缘。 明天出山离去,幽深的思绪必定多有违背。

注释:

  • 镫:古代的一种灯具。
  • 鸡传唱:指鸡鸣声。
  • 扉:门。
  • 破空:穿过空中。
  • 人语细:人声细微。
  • 行远:远处。
  • 寺钟微:寺庙的钟声微弱。
  • 地僻:地处偏僻。
  • 消尘虑:消除尘世的忧虑。
  • 心清:心境清明。
  • 集道机:聚集了修道的机缘。
  • 幽思:深沉的思绪。
  • 多违:多有违背。

诗词背景: 蒋士铨是清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是他在梦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偏僻之地的心境和对修道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偏僻之地的心境。诗中“镫暗鸡传唱,凉生月入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鸡鸣声和月光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破空人语细,行远寺钟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感觉。后两句“地僻消尘虑,心清集道机”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偏僻之地的心境,消除了尘世的忧虑,心境清明,聚集了修道的机缘。最后一句“明朝出山去,幽思定多违”则预示了诗人即将离开这种宁静的生活,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首句“镫暗鸡传唱,凉生月入扉”通过灯光、鸡鸣和月光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破空人语细,行远寺钟微”通过人声和钟声的细微,加深了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感觉。
  • 第三句“地僻消尘虑,心清集道机”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偏僻之地的心境,消除了尘世的忧虑,心境清明,聚集了修道的机缘。
  • 最后一句“明朝出山去,幽思定多违”则预示了诗人即将离开这种宁静的生活,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镫暗”比喻夜晚的昏暗,“凉生”比喻夜晚的凉意。
  • 拟人:“月入扉”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意。
  • 对仗:“镫暗鸡传唱,凉生月入扉”和“破空人语细,行远寺钟微”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超脱尘世,向往修道生活。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偏僻之地的心境和对修道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镫暗:比喻夜晚的昏暗。
  • 鸡传唱:象征宁静的夜晚。
  • 凉生:比喻夜晚的凉意。
  • 月入扉: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意。
  • 破空人语细:通过人声的细微,加深了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感觉。
  • 行远寺钟微:通过钟声的微弱,加深了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镫暗鸡传唱”中的“镫”指的是什么? A. 灯具 B. 乐器 C. 食物 D. 衣物
  2. 诗中“凉生月入扉”中的“扉”指的是什么? A. 窗户 B. 门 C. 墙壁 D. 地板
  3. 诗中“地僻消尘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超脱 C. 愤怒 D. 悲伤
  4. 诗中“明朝出山去,幽思定多违”预示了诗人即将怎样? A. 离开宁静的生活 B. 进入繁华的城市 C. 开始修道生活 D. 结束诗歌创作

答案: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蒋士铨的《九月十四夕梦中作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蒋士铨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蒋士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