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武夷即事
作者: 林天瑞 (宋代)
原文展示:
长卿非慢世,陶令已辞官。
解组投莲社,逢人戴鹖冠。
青天不可问,白发若为看。
偶遇壶丘子,皈心授大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长卿(指李白)对世俗并不疏远,而陶渊明(陶令)已经辞官归隐。诗人解散了世俗的羁绊,投身于莲社,偶然遇到戴着鹖冠的人。青天无法询问人生的真谛,白头之后又该如何看待世事。偶然遇见壶丘子,心归于道,向他学习长生之法(大丹)。
注释:
- 长卿:指诗人李白,号称“长卿”,以豪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
-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辞官归隐和诗歌而闻名,代表了隐逸的理想。
- 解组:指解开世俗的羁绊,选择隐居生活。
- 莲社:隐士群体,象征清净与高洁。
- 鹖冠:古代文人所戴的帽子,象征风雅与品位。
- 壶丘子:传说中的道士,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大丹:指道教中的长生不老之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天瑞,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时代。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武夷山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武夷山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背景,成为文人墨客寻求灵感与内心宁静的理想之地。
诗歌鉴赏:
《武夷即事》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长卿和陶令的提及,展示了历史上杰出文人对世俗的态度,他们或放浪形骸,或辞官归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诗人提到“解组投莲社”,象征着他决心摆脱尘世纷扰,追求清静的生活。随后,诗句“青天不可问,白发若为看”更是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青天象征理想与追求,而白发则是生命的无奈与沧桑。最后,与壶丘子的偶遇,更加强调了诗人对道教长生思想的向往,体现出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卿非慢世:李白于世事并不疏远,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与不满。
- 陶令已辞官:陶渊明辞官归隐,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 解组投莲社:解开世俗羁绊,选择与志同道合者聚集。
- 逢人戴鹖冠:与风雅之士相遇,暗示文化与艺术的交流。
- 青天不可问:理想与追求难以实现,人生的迷茫。
- 白发若为看:对年老后该如何看待生活的思考。
- 偶遇壶丘子:邂逅道士,象征寻找人生的智慧。
- 皈心授大丹:向道士学习追求长生的道理,表达对超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卿非慢世,陶令已辞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天、白发、壶丘子等意象,象征着理想、生命无常与追求智慧。
- 隐喻: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隐喻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理想与追求。
- 白发:象征年老与生命的无奈。
- 莲社:象征清静与高洁的隐逸生活。
- 壶丘子:象征道教智慧与追求长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卿”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壶丘子”代表什么?
- A. 一位隐士
- B. 道士
- C. 文人
-
“青天不可问,白发若为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理想的渴望
- B. 对人生的迷茫
-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 B. 李白
- B. 道士
- B. 对人生的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武夷即事》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诗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宁静,而林天瑞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林天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