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眺
作者: 黄中 〔清代〕
苍茫来暮景,寂历见春山。
细细花频落,深深草自闲。
微风生远道,孤月到重关。
牧笛横归径,渔歌应水潺。
白话文翻译
在苍茫的暮色中,远处的春山显得格外寂静。细小的花瓣频频落下,深深的草丛显得悠然自得。微风从远方吹来,孤独的明月升到重峦之上。牧人的笛声飘荡在归途上,渔夫的歌声伴随着潺潺流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而模糊。
- 寂历:形容寂静而清晰的样子。
- 频落:不断地落下。
- 自闲:自然地悠闲。
- 生远道:微风从远方吹来。
- 重关:指高山或关隘,常用来形容远方的景象。
- 牧笛:牧人吹的笛子。
- 应:回应,响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
《晚眺》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晚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个黄昏时分的田园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苍茫来暮景”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时分,天边的朦胧与静谧。接着“寂历见春山”,在寂静的环境中,春山的轮廓愈加清晰,体现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的能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细细花频落,深深草自闲”一句,展现了春花的娇美和草地的宁静,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安详。微风轻拂,使得远道的景色更加柔和,而“孤月到重关”则将视野拓展至更远的地方,孤月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
最后两句“牧笛横归径,渔歌应水潺”则描绘了归家的牧人和渔夫,音乐与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和谐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令人沉醉于其优美的意境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茫来暮景:描绘黄昏时分,光线渐暗,景色模糊而广阔。
- 寂历见春山:在寂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春山,表现出诗人的细致观察。
- 细细花频落:小花不断地飘落,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深深草自闲:深厚的草丛显得悠闲,反映出自然的宁静。
- 微风生远道:微风从远处吹来,带来一丝清新。
- 孤月到重关:孤单的月亮升起,渲染出一种孤独感。
- 牧笛横归径:牧人的笛声在归途上悠然飘荡。
- 渔歌应水潺:渔夫的歌声伴随着水流的声音,形成和谐的自然交响。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孤月到重关”中的“孤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使得意象更加生动;“微风生远道”则通过“生”字形象化了风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茫:象征着广阔和神秘的自然。
- 春山:象征生命与希望。
- 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草:象征自然的宁静。
- 微风:象征柔和与安详。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考。
- 牧笛:象征田园生活的乐趣。
- 渔歌: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哪个时段?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午夜 -
“细细花频落”中“频落”的意思是? A. 偶尔落下
B. 不断落下
C. 一次性落下
D. 并不落下 -
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热闹
C. 孤独
D. 生活的烦恼
参考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黄中的《晚眺》更加侧重于表现黄昏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通过对山水的描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诗宋词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史》
- 《黄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