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六》

时间: 2025-01-01 10:28:58

未亡应亦族,侥幸武安侯。

专阃靴刀误,分茅带砺优。

恩原推肺腑,功讵出兜鍪。

末羯材尤下,随人作楚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亡应亦族,侥幸武安侯。
专阃靴刀误,分茅带砺优。
恩原推肺腑,功讵出兜鍪。
末羯材尤下,随人作楚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未亡者的哀悼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未亡者的家族仍然存在,似乎是侥幸逃过一劫的武安侯。专横的人在权力面前失误,分配土地却带来优待。恩惠本应出自真心,但功劳却不可能从战斗中得来。末羯材的地位尤其低下,随波逐流,沦为囚徒。

注释:

  • 未亡:指尚未去世的亲人或朋友。
  • 侥幸:侥幸逃过,运气好。
  • 武安侯:历史上某位封号的侯爵,象征权势。
  • 专阃:专权之人。
  • 靴刀:比喻武器和暴力。
  • 恩原:本应得到的恩惠。
  • 肺腑:比喻真心。
  • 兜鍪:古代兵器,象征战斗。
  • 末羯材:地位低下的人。
  • 楚囚:比喻被俘或受困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葆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主要活跃于清初,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多样,情感真挚,擅长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己未年正月,正值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个人命运与国家大势息息相关,诗人通过对未亡者的追忆,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六》是一首富有深情的诗作,作者通过对未亡者的追思,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命运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未亡应亦族”让人联想到家族的延续与历史的沉重,而“侥幸武安侯”则暗示了权力与命运的交错,令人深思。在权力面前,个人的努力与成就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正如“恩原推肺腑,功讵出兜鍪”所揭示的那样,真心的恩惠与实质的功劳并不总能成正比。通过“末羯材尤下,随人作楚囚”的意象,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揭示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无奈的处境。

此诗的艺术特点在于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不失理性。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个人与家族、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清代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一种个体的情感宣泄,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亡应亦族”:未亡的亲人或朋友依然存在,家族的延续。
  2. “侥幸武安侯”:武安侯象征权势,暗指某种侥幸的命运。
  3. “专阃靴刀误”:专权者在暴力与权力中犯下错误。
  4. “分茅带砺优”:分配土地的过程,带来了某种优待。
  5. “恩原推肺腑”:真心的恩惠本应来自内心。
  6. “功讵出兜鍪”:真正的功劳并非源自战争与暴力。
  7. “末羯材尤下”:地位低下的个体,表露出无奈。
  8. “随人作楚囚”:随波逐流,沦为别人的囚徒。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家族与个体命运的对比,强调历史的沉重。
  • 象征:武安侯象征权势,兜鍪象征战斗,增强诗意深度。
  • 隐喻:用“楚囚”隐喻命运的无奈与受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未亡者的追悼,对权势与命运的感叹,以及对底层人们命运的同情,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未亡:象征逝去的亲情与历史。
  • 权势: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底层:表现对弱者命运的关怀与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武安侯”,该象征什么? a) 权势
    b) 和平
    c) 富贵
    答案:a) 权势

  2. 诗中“随人作楚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无奈
    c) 快乐
    答案:b) 无奈

  3. “恩原推肺腑”中的“肺腑”指什么? a) 物质
    b) 真心
    c) 名声
    答案:b) 真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 杜甫的《春望》与邵葆祺的《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六》,都是反映乱世中个人命运的作品,但杜甫更偏向于国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邵葆祺则更注重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邵葆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理解古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