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复壁金难掩,重帷玉亦残。
生茔石翁仲,死敛白衣冠。
抄岂同瓜蔓,丧惟剩柳棺。
凄凉萧寺里,鬼火不禁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金壁虽然华丽,却难以掩盖内心的悲凉;重重的帷幕虽然昂贵,但同样显得残破。生者的墓碑像石头一样坚硬,死者的白衣冠冕则是丧礼的象征。生与死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瓜蔓的相连,丧失的只剩下孤零零的柳木棺材。在这空寂的寺庙里,鬼火摇曳,令人倍感寒冷。
注释:
- 复壁:指重重的墙壁,意在形容环境的封闭和压抑。
- 金难掩:华丽的金饰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与悲凉。
- 生茔石翁仲:生者的墓碑,上面有石雕的神像。
- 死敛白衣冠:丧礼上,死者穿的白色衣服和头冠。
- 抄岂同瓜蔓:生与死之间的关系不可比拟,生者与死者并非如瓜蔓般相连。
- 丧惟剩柳棺:丧葬中,只有一口柳木棺材,象征孤独和凄凉。
- 鬼火:指寺庙中鬼魂的火光,象征着阴森和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葆祺,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自然景观以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意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生与死、孤独与寒冷,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与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伤。诗的开头用“复壁金难掩”揭示了外在的繁华无法掩盖内心的寂寞,紧接着用“重帷玉亦残”表达了即使是奢华的物品也难逃衰败的命运。在生与死的对比中,诗人用“生茔石翁仲”和“死敛白衣冠”展现了生者与死者的隔阂和不同。诗中提到的“抄岂同瓜蔓”,则强调了生与死的关系并非简单相连,而是充满了无奈和孤独。最后,在“凄凉萧寺里,鬼火不禁寒”一联中,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寒冷与阴森,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透过表面的凄凉,深入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复壁金难掩”:即使金壁辉煌,内心的忧伤却难以掩藏。
- “重帷玉亦残”:奢华的帷幕也显得破旧,反映出时光的无情。
- “生茔石翁仲”:生者的墓碑如石雕般坚固,象征着永恒的记忆。
- “死敛白衣冠”:丧葬仪式中的白衣与冠,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
- “抄岂同瓜蔓”:生死之间并非如同瓜蔓般相连,带有无奈之感。
- “丧惟剩柳棺”:最终只剩下孤零的棺材,象征着死亡的孤独。
- “凄凉萧寺里”:萧条的寺庙环境,增添了孤独感。
- “鬼火不禁寒”:鬼火的寒冷,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氛围。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金难掩”),对仗(如“生茔石翁仲,死敛白衣冠”),以及意象组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生死的对立与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揭示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短暂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金壁:象征奢华与外表,反映出内心的空虚。
- 重帷:代表环境的压抑与孤独。
- 生茔: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记忆。
- 白衣冠:代表逝者的尊严与哀悼。
- 柳棺:象征死亡的孤独与悲凉。
- 鬼火:象征逝去的灵魂与不安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帷玉亦残”是指什么?
a) 奢华的物品
b) 破旧的建筑
c) 自然景观
答案:a -
“丧惟剩柳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惊讶
答案:b -
诗中“鬼火”用来象征什么?
a) 生者的希望
b) 死亡的恐惧
c) 逝者的灵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探讨生死和离别的感慨。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现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 其四》 vs.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命、离别与孤独的感慨,但前者更倾向于对死亡的反思,后者则更关注于友谊和人生旅途的短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