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17 09:1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别时难。玉指偷将粉泪弹。
记得来时楼上烛,初残。
待得清霜满画阑。
不惯独眠寒。自解罗衣衬枕檀。
百媚也应愁不睡,更阑。
恼乱心情半被闲。
白话文翻译:
离别时光总是那么难以忍受。
她用纤细的手指轻轻抹去眼泪。
我还记得来时,楼上的蜡烛刚刚熄灭。
等待着清霜覆盖了画栏。
我不习惯一个人承受寒冷。
于是把罗衣解开,放在檀木枕头上。
即使千娇百媚,也应该因思念而无法入睡,
在更深的夜里,心情因为闲暇而更加烦乱。
注释:
- 何处:哪里,这里指离别的地方。
- 难:难以忍受。
- 玉指:形容女子的手指纤细如玉。
- 粉泪:化妆品中的泪水,指女孩的眼泪。
- 画阑:画的栏杆,指美丽的景致。
- 寒:指夜晚的寒冷。
- 罗衣:轻薄的衣服,通常是女子的衣物。
- 檀:檀香木,常用作枕头材料。
- 百媚: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魅力。
- 更阑:深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字叔原,号惭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风格独特,颇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表达愈加细腻。作者通过对离别时刻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抒情的词作,整首词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离别的无奈。开头以“何处别时难”引入,情感直接且真挚,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思念。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女子在离别后,独自一人时的情景,细腻的描写使得情感愈发真实。特别是“百媚也应愁不睡,更阑”,展现了即使拥有美丽的外表,却仍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这种自我挣扎与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词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充满了内心的张力。
晏几道的用词极具音乐感,音韵和谐,字句间的对仗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通过“玉指”、“粉泪”等细腻的描写,词中所营造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幽怨的美,仿佛能听到那柔情的叹息。整首词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离别的故事,更是在探讨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别时难:离别之时,何处都是难以忍受的。
- 玉指偷将粉泪弹:用纤细的手指轻轻抹去眼泪,表现出女子的柔弱与无奈。
- 记得来时楼上烛,初残:回忆起来的时候,楼上的蜡烛刚刚熄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来临。
- 待得清霜满画阑:等待着清霜降临,覆盖了美丽的栏杆,象征着孤独的寒冷和凋零。
- 不惯独眠寒:不习惯一个人承受寒冷的夜晚,体现了内心的孤寂。
- 自解罗衣衬枕檀:解开轻薄的衣物,放在檀木枕头上,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伤。
- 百媚也应愁不睡,更阑:即使拥有美丽的外表,也因思念而无法入睡,情感的无奈显露无疑。
- 恼乱心情半被闲:心情因闲暇而恼乱,反映了内心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粉泪”,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拟人:将蜡烛的熄灭与离别联系起来,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对仗:如“自解罗衣衬枕檀”,使得语言更加优雅流畅。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与思念,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指: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 粉泪:代表着思念和伤感。
- 蜡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来临。
- 清霜:暗示孤独和寒冷的心情。
- 罗衣:象征着轻盈与脆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乡子》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李白
- C. 晏几道
- D. 苏轼
-
诗中“玉指”所指的是?
- A. 手指的美丽
- B. 眼泪的形状
- C. 离别的痛苦
-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更阑”意味着什么?
- A. 早晨
- B. 深夜
- C. 黄昏
- D. 正午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者均以细腻的情感著称,晏几道更注重于离别的哀愁,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晏几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