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1-17 09:5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毛奇龄 〔清代〕
画栏低,斜日暮,睡起甚无绪。
蝶蝶游丝,阵阵惹飞絮。
是他梅子生心,樱桃辞蒂,著甚个五风三雨。
隔墙树。听叶底鹃儿,不住叫谁去。
看又黄昏,寂寂闭朱户。
夜来明月何如,几时回顾,记不出初三十五。
白话文翻译:
画栏低垂,夕阳斜照,醒来时心情十分沉重。
蝴蝶在空中飞舞,阵阵微风引起飘动的柳絮。
那梅子让人思念,樱桃却已离去,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气?
隔着墙的树,听到树叶下的杜鹃鸟在不停地叫着,不知道叫谁。
望去天色昏黄,静静地关上红色的门。
夜里的明月何时能再见,何时才能回头,想不起来初三十五的那一夜。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栏:指的是装饰性的栏杆,通常用于庭院或阳台。
- 斜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
- 无绪:无心思,心情烦乱。
- 游丝:形容轻盈飘荡的丝状物,常指柳絮。
- 五风三雨:古人用以形容气候变化无常。
- 隔墙树:指隔着墙的树木,形象地表达一种距离感。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着家门。
典故解析:
- “梅子生心”:梅子可引发思念,与恋爱情愫相联系。
- “樱桃辞蒂”:樱桃成熟时已离开树,象征着离别与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观察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是毛奇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下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描绘情感与自然交融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诗的开头“画栏低,斜日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哀愁的氛围。夕阳的倾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画栏则暗示着一种被围困的情感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接下来的“蝶蝶游丝,阵阵惹飞絮”,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夏之交的轻盈与生机,然而其中却又夹杂着对逝去时间的惋惜。梅子和樱桃的意象则引申出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诗人在岁月的推移中体会到爱情的苦涩与无奈。
最后几句“夜来明月何如,几时回顾”,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渴望,诗人似乎在追寻那段已经失去的情感,感慨时光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栏低,斜日暮,睡起甚无绪。
描述黄昏时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心情沉重。 -
蝶蝶游丝,阵阵惹飞絮。
蝴蝶在空中舞动,带动柳絮飞舞,营造轻盈的春日氛围。 -
是他梅子生心,樱桃辞蒂,著甚个五风三雨。
梅子和樱桃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离别,五风三雨则暗示气候的变化。 -
隔墙树。听叶底鹃儿,不住叫谁去。
隔着墙的树,杜鹃鸟在不停呼叫,增添了一种孤独的情感。 -
看又黄昏,寂寂闭朱户。
望向黄昏的景象,关上红色的门,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孤寂。 -
夜来明月何如,几时回顾,记不出初三十五。
追忆昨夜明月,感叹时间的流逝,初三十五指的是农历十五,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如“蝶蝶游丝”,将蝴蝶与丝线结合,展示自由与轻盈;“鹃儿不住叫”,赋予鸟类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隔墙树”与“听叶底鹃儿”,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栏: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 斜日:暗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 梅子、樱桃:分别象征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栏低”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栏杆
C. 村庄 -
“夜来明月何如”中,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
“蝶蝶游丝”中的“游丝”指什么? A. 柳絮
B. 细线
C. 秋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情感细腻。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毛奇龄的《祝英台近》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均涉及思念,但表达手法和意象使用上有显著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