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1-08 03:4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拂微风,芊眠杨柳,上河时候清明。
扇底嬉春,谁人一角重临。
銮舆犹记曾来驻,更赵家图画重寻。
久消沉,梦华旧录,且说东京。
才人何事搜求苦,数弇州遗恨,直到而今。
倦客相看,此时别自伤心。
金戈铁马经过眼,看廿年河外霓旌。
剩闲情,渡头艇子,打桨来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作者的怀旧情感。微风轻拂,杨柳在春日的河边轻轻摇曳,清明时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扇子底下,春意盎然,谁又能在这片刻重温旧梦?曾经的皇宫犹在记忆中驻足,赵家的画卷也在追寻之中。长久的消沉让我想起曾经的美好,想起那些在东京的往事。才子们为何执着于追寻失去的东西,弇州的遗恨至今未了。疲惫的旅人相互凝望,离别的时刻令人心伤。眼前经过的战马和金戈,已是过去二十年的光景。剩下的只是闲情,渡头的小船,轻轻划桨前来迎接。
注释
- 飘拂:轻轻地摇动,风吹拂的样子。
- 芊眠:形容杨柳细长,似人安静地卧着。
- 銮舆:古代帝王的车,象征权力与荣耀。
- 弇州: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代相思之地。
- 金戈铁马:指古代的战争场景,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霓旌:华丽的旗帜,象征着荣耀和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高阳台》创作于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困顿之间。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过去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开篇便以柔和的春风和杨柳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悠然的氛围。诗中多次提到的“重临”、“重寻”,不仅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哀伤。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尤其是“金戈铁马经过眼”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变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初看似乎只是在描绘春景,但细看之下,背后隐含的是对过往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交织。尤其是最后两句,平和中透出一丝沉重,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愁苦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拂微风:描绘春天的轻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芊眠杨柳:形容杨柳的柔美,似乎在安静入睡,暗示春天的生机。
- 上河时候清明:隐喻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气与美好。
- 扇底嬉春:指在扇子的阴影下,享受春天的乐趣。
- 谁人一角重临:表现对旧友或旧梦的怀念。
- 銮舆犹记曾来驻:提到昔日的荣耀与回忆,表达对过去的缅怀。
- 更赵家图画重寻:暗指追寻昔日的美好和失去的东西。
- 久消沉,梦华旧录:感叹自己的消沉与对往昔美好梦境的追忆。
- 才人何事搜求苦:询问文人为什么还在苦苦追寻失去的东西。
- 数弇州遗恨,直到而今:表达对过去的遗憾与痛苦。
- 倦客相看,此时别自伤心:描绘离别时的伤感与无奈。
- 金戈铁马经过眼:回忆起战争的场景,展现历史的厚重。
- 看廿年河外霓旌: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剩闲情,渡头艇子,打桨来迎:回到现实,描绘轻松的场景,暗示对生活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戈铁马”比喻过去的战斗和历史的变迁。
- 拟人:杨柳“芊眠”,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出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事变迁、历史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銮舆:代表权力与辉煌的过去。
- 金戈铁马:体现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沧桑。
- 霓旌:象征着繁华与荣耀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銮舆”指的是:
- A. 诗人的故乡
- B. 古代帝王的车
- C. 春天的花朵
- D. 战争的场景
-
诗中“倦客相看,此时别自伤心”的意思是:
- A. 朋友之间的欢聚
- B. 离别时的悲伤
- C. 春天的美好
- D. 战争的胜利
-
诗中提到的“金戈铁马”象征着:
- A. 生活的安宁
- B. 历史的变迁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高阳台》的对比:
- 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忆,但《将进酒》更倾向于豪放与饮酒作乐,而《高阳台》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思。
-
《月夜忆舍弟》与《高阳台》的对比:
- 两者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亲情的牵挂,而《高阳台》则更强调对青春与过往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庄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