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边宿瞿昙寺用杨廷俞贰守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5:32:29

宰官身现也奚惭,来證如如半偈谭。

伎俩凭教山鬼弄,禅机宁堕野狐参。

沙门谁度众生苦,塞徼吾同士卒甘。

偶坐蒲团尘虑息,白毫一道灿优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宰官身现也奚惭,
来證如如半偈谭。
伎俩凭教山鬼弄,
禅机宁堕野狐参。
沙门谁度众生苦,
塞徼吾同士卒甘。
偶坐蒲团尘虑息,
白毫一道灿优昙。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宰相现身于此,实在不必感到羞愧;
他来证明这“如如”之理,真是半句偈语的谈论。
那些伎俩只凭山鬼来把玩,
而禅机又岂能堕落于野狐的参悟?
谁来拯救众生的苦难?
我们这些士卒甘愿与他并肩。
偶尔坐在蒲团上,尘虑也随之消散;
一缕白毫光华,照耀着优昙花的盛放。

注释

  • 宰官:指官员、宰相等,意指地位高的人。
  • 如如:佛教用语,表示如实、真实的状态。
  • 偈谭:指佛教的诗句或言论。
  • 伎俩:手段、技巧。
  • 山鬼:指山中的鬼怪,或比喻迷信之人。
  • 禅机:指禅宗的机悟,理解深奥的道理。
  • 野狐参:比喻妄自揣摩的理解,来源于禅宗故事。
  • 沙门:出家修行的人,佛教僧侣。
  • 蒲团:佛教徒坐禅时用的坐垫。
  • 白毫:指佛教中描绘佛像时的白色毛发,象征智慧和光明。
  • 优昙:优昙花,传说中佛教的吉祥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秉权(约1580年-?),明代诗人,字子宁,号莲庄,晚号无喧,江苏人。蒲秉权的诗风兼具古风与新意,常以哲理与人生思考为主题,作品多为咏物抒怀,意境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时期。诗人以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为主线,反映出对世俗官场与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官场与佛教哲理之间的对立。在开篇,诗人以“宰官身现也奚惭”揭示出一种对权力的讽刺,官员在世俗中显得光鲜亮丽,却未必能够理解深刻的佛理。接着,诗人提到“来证如如半偈谭”,通过佛教的“如如”概念,强调真实的内涵,而非表面的光鲜。

“伎俩凭教山鬼弄,禅机宁堕野狐参”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伎俩与真正的禅机之间的关系。诗人质疑那些表面上好像理解了佛教的官员与迷信之人,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领悟其精髓。然而,在对众生苦难的叹息中,“沙门谁度众生苦”展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关怀,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恼的同情。

最后两句“偶坐蒲团尘虑息,白毫一道灿优昙”,诗人通过坐禅的意境,表现出超然物外的宁静,借助“优昙花”象征美好与希望,暗示即便在苦难中也存在着希望与觉悟的光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宰官身现也奚惭:提到官员的存在,暗含对其虚伪的讽刺。
  2. 来证如如半偈谭:官员来验证佛教的真实,但其理解浅薄。
  3. 伎俩凭教山鬼弄:指那些人利用技巧来误导他人。
  4. 禅机宁堕野狐参:禅的智慧不应被误解和堕落。
  5. 沙门谁度众生苦:对佛教僧侣的期待与失望,关心众生疾苦。
  6. 塞徼吾同士卒甘:士卒甘愿同侍,表现出一种忠诚与团结。
  7. 偶坐蒲团尘虑息:坐于蒲团上,心中尘念渐消。
  8. 白毫一道灿优昙:白毫光辉闪耀,优昙花象征希望与觉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伎俩凭教”对“禅机宁堕”,展现出诗人思维的严谨。
  • 比喻:以“优昙花”象征希望与美好,引人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官场与佛教哲理的对比,探讨权力的虚假与真实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众生苦难的关心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宰官:象征权力与虚荣。
  • 如如:代表真实与智慧。
  • 沙门:象征出家人及其对众生的责任。
  • 蒲团: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优昙花:象征希望及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如”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佛教的真实状态
    • C. 官员的名号
  2. 诗人对宰官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崇拜
    • B. 讽刺
    • C. 无所谓
  3. “偶坐蒲团尘虑息”中的蒲团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C. 迷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同样探讨自然与内心宁静。
  • 《静夜思》(李白):对人生思考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阅边宿瞿昙寺用杨廷俞贰守韵二首 其二》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结合了佛教哲理与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