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洗马袁朗别诗》

时间: 2025-01-17 10:34:45

贾谊登朝日。

终军对奏年。

校文升广内。

抚剑入崇贤。

奇才殊艳逸。

将别更留连。

驱车命铙管。

拱坐面林泉。

池寒稍下鴈。

木落久无蝉。

露侵山扉月。

霜开石路烟。

高谈无与慰。

迟尔报华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洗马袁朗别诗 江总 〔隋代〕

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校文升广内。抚剑入崇贤。奇才殊艳逸。将别更留连。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池寒稍下鴈。木落久无蝉。露侵山扉月。霜开石路烟。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

白话文翻译:

贾谊在朝廷崭露头角的日子,终军在奏对中显露才华的年纪。校对文书升至广内,抚剑进入崇贤之列。奇才非凡,艳丽超逸,即将分别却更加留恋。驱车命令吹奏铙管,拱手坐于林泉之前。池塘寒冷,稍有雁群降落;树木落叶,久已无蝉鸣。露水侵蚀山门之月,霜气开启石路之烟。高谈阔论无人慰藉,期待你回报华美的篇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终军:东汉末年名将,以智勇著称。
  • 广内:指朝廷内部,广大的宫廷。
  • 崇贤:指贤能之人,高尚的贤士。
  • 铙管:古代的一种乐器。
  • 拱坐:恭敬地坐着。
  • 山扉:山门,指山中的门户。
  • 石路烟:石路上的雾气。

典故解析:

  • 贾谊登朝日:指贾谊年轻时即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显露才华。
  • 终军对奏年:指终军在东汉末年以智勇著称,多次在朝廷中奏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38-605),字总持,南朝陈、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此诗是江总赠别友人袁朗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分别的不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隋代,江总在赠别友人袁朗时,通过引用贾谊和终军的典故,赞美袁朗的才华,并表达了对分别的留恋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贾谊和终军的典故引用,赞美了袁朗的才华和地位。诗中“奇才殊艳逸”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袁朗才华的极高评价。后文通过描绘分别时的场景,如“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如“池寒稍下鴈”、“木落久无蝉”,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留恋的氛围。最后两句“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典故的巧妙运用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 - 引用贾谊和终军的典故,赞美袁朗的才华和地位。
  2. 校文升广内。抚剑入崇贤。 - 描述袁朗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才华。
  3. 奇才殊艳逸。将别更留连。 - 直接赞美袁朗的才华,并表达分别时的留恋。
  4. 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 - 描绘分别时的场景,营造凄凉氛围。
  5. 池寒稍下鴈。木落久无蝉。 - 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分别的凄凉感。
  6. 露侵山扉月。霜开石路烟。 - 细腻描绘自然景物,增强诗的意境。
  7. 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 - 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和不舍之情。

修辞手法:

  • 典故引用:通过贾谊和终军的典故,赞美袁朗的才华。
  • 比喻:“奇才殊艳逸”中的“艳逸”比喻袁朗的才华非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分别的不舍。通过典故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贾谊、终军:代表才华和地位的典故。
  • 铙管:象征分别时的音乐。
  • 林泉:代表自然和宁静的意象。
  • 鴈、蝉:代表季节变化和时光流逝的意象。
  • 露、霜:代表凄凉和寒冷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谊”和“终军”分别代表了什么? A. 才华和地位 B. 音乐和自然 C. 凄凉和寒冷 D. 季节变化和时光流逝

  2. 诗中的“奇才殊艳逸”赞美了谁的才华? A. 贾谊 B. 终军 C. 袁朗 D. 江总

  3. 诗中的“驱车命铙管”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分别时的音乐 B. 朝廷中的地位 C. 自然和宁静 D. 凄凉和寒冷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 杜甫《赠卫八处士》:赞美友人的才华和地位。

诗词对比: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江总《赠洗马袁朗别诗》: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多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而江总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对分别的留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送别和友情的诗作。
  • 《古诗源》:收录了从先秦到隋代的古诗,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典故和意象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