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昆明池诗》

时间: 2025-01-04 09:08:18

灵沼萧条望。

游人意绪多。

终南云影落。

渭北雨声过。

蝉噪金堤柳。

鹭饮石鲸波。

珠来照似月。

织处写成河。

此时临水叹。

非复采莲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游昆明池诗 江总 〔隋代〕

灵沼萧条望。 游人意绪多。 终南云影落。 渭北雨声过。 蝉噪金堤柳。 鹭饮石鲸波。 珠来照似月。 织处写成河。 此时临水叹。 非复采莲歌。

白话文翻译:

在秋日的昆明池边,景色显得有些萧条,游人们的心情也颇为复杂。终南山的云影仿佛落入了池中,渭北的雨声也似乎穿过了这里。蝉声在金堤的柳树上鸣叫,鹭鸟在石鲸旁的波涛中饮水。珍珠般的光芒照耀着水面,仿佛月亮一般;织女的丝线在这里仿佛化作了河流。此刻站在水边叹息,已不再是那欢快的采莲歌。

注释:

  • 灵沼:指昆明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萧条:形容景色冷清、荒凉。
  • 意绪多:心情复杂,思绪纷繁。
  • 终南: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
  • 渭北:渭河以北的地区。
  • 金堤:坚固的堤岸,这里指昆明池边的堤岸。
  • 石鲸:昆明池中的石雕鲸鱼。
  • 珠来照似月:形容水面反射的光芒如珍珠般明亮,似月亮。
  • 织处写成河:比喻水面如织女的丝线般细腻,形成河流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此诗创作于隋代,反映了作者对秋日昆明池景色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秋日昆明池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昆明池为背景,通过描绘池边的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诗中“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一句,巧妙地将远处的终南山和渭北的雨声融入昆明池的景色中,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则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增添了秋日的生机和动感。最后两句“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感慨的转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沼萧条望:昆明池显得冷清荒凉,游人远望。
  2. 游人意绪多:游人们的心情复杂,思绪纷繁。
  3. 终南云影落:终南山的云影仿佛落入了池中。
  4. 渭北雨声过:渭北的雨声似乎穿过了这里。
  5. 蝉噪金堤柳:蝉声在金堤的柳树上鸣叫。
  6. 鹭饮石鲸波:鹭鸟在石鲸旁的波涛中饮水。
  7. 珠来照似月:水面反射的光芒如珍珠般明亮,似月亮。
  8. 织处写成河:水面如织女的丝线般细腻,形成河流的景象。
  9. 此时临水叹:此刻站在水边叹息。
  10. 非复采莲歌:已不再是那欢快的采莲歌。

修辞手法:

  • 比喻:“珠来照似月”和“织处写成河”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水面反射的光芒比作珍珠和月亮,水面比作织女的丝线。
  • 拟人:“终南云影落”和“渭北雨声过”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昆明池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交融和对比。

意象分析:

  • 终南云影:象征着远方的宁静和深远。
  • 渭北雨声:象征着变化和流动。
  • 蝉噪金堤柳:象征着秋日的生机和喧嚣。
  • 鹭饮石鲸波: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终南云影落”中的“终南”指的是什么? A. 终南山 B. 终南镇 C. 终南河 D. 终南湖 答案:A

  2. 诗中“珠来照似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B

  3. 诗中“非复采莲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怀念 D. 感慨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江总《秋日游昆明池诗》与杜甫《秋兴八首》:两者都描绘了秋日景色,但江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秋日景色的诗歌。
  • 《古诗源》:收录了从先秦到隋代的古诗,可以了解更多的古代诗歌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