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孟运判寺簿赴京三首》

时间: 2025-01-17 10:17:13

温纯如玉绝纤瑕,惊坐何人指孟嘉。

策马殿军劳不伐,舍鱼取义理无差。

读碑襄水真为谷,守垒房陵忍雇家。

乡国不妨动归兴,天津八月却随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温纯如玉绝纤瑕,惊坐何人指孟嘉。
策马殿军劳不伐,舍鱼取义理无差。
读碑襄水真为谷,守垒房陵忍雇家。
乡国不妨动归兴,天津八月却随楂。

白话文翻译:

温和纯洁如玉,毫无瑕疵,坐在这里的人是谁在指指点点孟嘉?
策马出征的军队辛苦而不自夸,舍弃鱼利而追求道义理当无差别。
读碑铭的襄水真正是谷地,守卫边垒的房陵却忍受着雇佣之苦。
故乡的思念不妨动摇归兴,天津的八月却伴随楂树的果实。

注释:

  • 温纯如玉:形容人品温和纯洁,像玉石一样没有瑕疵。
  • 孟嘉:指的是东汉的文学家孟郊,他的诗才受到人们指点。
  • 策马殿军:形容骑马出征,殿军指的是军队中的先锋。
  • 舍鱼取义:舍弃眼前的利益而追求道义。
  • 读碑襄水:指阅读碑铭,襄水是地名,象征丰富的文化底蕴。
  • 守垒房陵:房陵指的是一个地名,守卫边陲的辛苦。
  • 天津八月:天津是一个地方,八月则是指时节,楂指楂树,象征归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字懋之,号东皋,北宋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中常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送别孟运判赴京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与道义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友人孟运判赴京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道义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开头两句以“温纯如玉”的形象描绘出友人的品德,接着反问“何人指孟嘉”,暗示社会对才华与品德的关注与评判。接下来的“策马殿军劳不伐”,则表达了对出征者的理解与敬重,强调舍弃个人利益而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后两句则转向对故乡的思念,提到“乡国不妨动归兴”,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整体来看,诗歌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的祝愿,也有对理想与故乡的深切思考,体现了岳珂深厚的人文关怀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温纯如玉绝纤瑕:以白玉比喻友人性情,强调其纯洁高尚。
  2. 惊坐何人指孟嘉:反映社会对杰出人物的关注与评价,暗示不屑于他人的无端指责。
  3. 策马殿军劳不伐:表达对出征将士的辛苦和无私奉献的赞美。
  4. 舍鱼取义理无差:强调追求道义的重要性,舍弃眼前利益。
  5. 读碑襄水真为谷:象征文化的丰饶与历史的积淀。
  6. 守垒房陵忍雇家:描绘守边的艰辛,体现忠诚与奉献。
  7. 乡国不妨动归兴:对故乡的思念不减,表达浓厚的乡愁。
  8. 天津八月却随楂:用季节和自然景物描绘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温纯如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舍鱼取义”与“读碑襄水”,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楂”,象征归乡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强调道义与理想的重要性,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人在送别中流露出对理想的坚持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与高尚。
  2. :代表勇气与出征。
  3. :象征历史与文化。
  4. :代表丰收与归乡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温纯如玉”形容的是谁的品德?

    • A. 孟运判
    • B. 岳珂
    • C. 诗人朋友
    • D. 其他
  2. “舍鱼取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追求个人利益
    • B. 追求道义
    • C. 追求名利
    • D. 追求安逸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岳珂:两位诗人都善于通过送别抒发对朋友的祝福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杜甫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而岳珂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岳珂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