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下水乐洞,今归四姓家。
台池閒日月,泉石痼烟霞。
谁挈游人榼,还寻奉使楂。
明朝重回首,清梦隔京华。
白话文翻译:
天下的水乐洞,如今归属于四个姓氏的家族。
台池在闲暇的日子里,映照着日月的光辉,泉水和石头上缭绕着烟雾和霞光。
是谁提着游人的酒壶,又在寻找那供奉的果子?
明天再次回首,清新的梦境却隔着京城的繁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乐洞:指的是一个以水为乐的洞穴,可能是旅游胜地。
- 归:回归,归属。
- 台池:台上池塘,意指游玩之地。
- 閒:闲暇,空闲。
- 痼:顽固的,难以去除的。
- 楂:一种果子,可能指供奉的贡品。
- 重回首:再次回望。
- 清梦:美好的梦境。
典故解析:
- 水乐洞:可能源于古代名胜,寓意自然的美丽与人们的向往。
- 京华:指的是京城的繁华和喧嚣,与诗人所向往的宁静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游览水乐洞时的所感所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属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乐洞》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游人心境的诗作。诗的开头直入主题,提到“天下水乐洞”,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独特。诗中提到的“四姓家”暗示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令人好奇其背后的故事。
接下来的“台池閒日月,泉石痼烟霞”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水乐洞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日月交替、泉石相伴,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诗人的用词清新,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谁挈游人榼,还寻奉使楂”,诗人似乎在询问,谁在提着酒壶前来游玩,谁又在寻找供奉的果子。这种提问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引发读者的思考,似乎在暗示游人对自然美的珍惜与向往。
最后一句“明朝重回首,清梦隔京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反思。明天再回望,清梦却被繁华的京城所隔离,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世界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下水乐洞:开篇即引入主题,指出这个地方的名声在外。
- 今归四姓家:说明水乐洞的归属与历史,暗示其文化底蕴。
- 台池閒日月: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好。
- 泉石痼烟霞:强调自然的永恒与诗人心中的宁静。
- 谁挈游人榼:引入游人,增添生活气息。
- 还寻奉使楂:暗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 明朝重回首:表达未来的期待。
- 清梦隔京华:反映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心情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日月”与“烟霞”,对称工整,增添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珍惜,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乐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们的向往。
- 台池:代表游玩的地方,象征闲适的生活状态。
- 泉石:象征自然的永恒和人们的心灵寄托。
- 清梦: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乐洞》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岳珂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四姓家”是指什么?
A. 旅游景点
B. 拥有水乐洞的家族
C. 古代诗人
D. 自然景观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思考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人际关系的探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岳珂的《水乐洞》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美,但岳珂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平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