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潜僧绿筠轩》
时间: 2025-01-04 10:4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白话文翻译:
可以让饮食中没有肉,但不能让生活中缺少竹子。
没有肉会让人消瘦,没有竹子则会让人变得庸俗。
人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增肥,
可是庸俗的人是无法治愈的。
旁人笑我这番话,似乎觉得我既高尚又愚痴。
如果对此君还在大吃大嚼的话,世间又哪里有扬州的白鹤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可使:可以让。
- 食无肉:饮食中没有肉。
- 竹:竹子,象征清雅、脱俗的生活。
- 俗:庸俗、平庸。
- 医:治愈。
- 旁人:其他人。
- 扬州鹤:扬州的白鹤,象征高洁的品格。
典故解析: “扬州鹤”出自古代对扬州的美好描述,扬州以竹林和白鹤著称,是文人追求的理想境地,象征着高洁的生活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身处逆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坚持。诗中所提到的竹子与肉食的对比,反映出他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以竹为主题,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明确提出居住环境中竹子的必要性,竹子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追求。通过“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对比,诗人强调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微妙关系。肉食的缺乏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但一旦失去竹子的陪伴,人的精神便会陷入庸俗,难以恢复。
在诗中,苏轼自述旁人对他言论的看法,似乎在嘲笑他,这一反应突显了他思想的孤立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以“世间那有扬州鹤”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中高洁生活的稀缺性。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使食无肉:强调生活中对食物的选择。
- 不可使居无竹:提出竹子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性。
- 无肉令人瘦:肉食的缺乏会导致身体消瘦。
- 无竹令人俗:缺乏竹子的生活则显得庸俗。
- 人瘦尚可肥:人的身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
- 俗士不可医:庸俗的心态却无法轻易改变。
- 旁人笑此言:他人的嘲讽和误解。
- 似高还似痴:他人认为他既高尚又愚蠢。
- 若对此君仍大嚼:表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
- 世间那有扬州鹤:感慨理想生活的稀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肉”与“竹”的对比,突出生活的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
- 反语:通过旁人的嘲笑反映出社会对高尚生活的误解。
- 象征:竹子象征着清雅的生活品味和高洁的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反映出苏轼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庸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心灵的清雅与高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雅、脱俗的精神境界。
- 肉:代表物质享受,体现生活的庸俗。
- 扬州鹤:象征理想中的高洁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无肉令人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没有肉会让人变得肥胖
- B. 没有肉会让人消瘦
- C. 肉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 D. 生活中不需要肉
-
诗中的竹子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的享受
- B. 清雅与脱俗
- C. 庸俗与平凡
- D. 食物的来源
-
最后一句“世间那有扬州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C. 对肉食的追求
- D. 对竹子的喜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王维的竹子意象,两者都将竹子视为高洁生活的象征,但苏轼更加侧重于精神与社会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