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时间: 2025-01-04 10:5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
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
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
飞球互明灭,激水相吞吐。
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
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
白话文翻译
华灯熄灭了艰难的岁月,冷冷的月亮悬挂在空中。三吴地区正值重阳时节,街头巷尾自是歌舞升平。云彩从月亮那边望去,刚好到达了一百五十个日子。美好的日子可以用手指头来数,快乐的事情接连不断。今夜扫去云雾,放眼望去,天宇明净。游玩的人们各自忘了归路,喉咙里却未曾见到(欢歌笑语)。飞球在空中明灭交替,激荡的水流相互吞吐。老了反而像小孩一样,回家时仍在敲打鼓乐。新年消融了暗雪,旧岁又增添了丝缕(快乐)。何时才能在九江城,相对而坐的渔父?
注释
- 华灯:华美的灯光,指代灯笼。
- 閟:熄灭、消失。
- 三吴:古代指代江南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
- 嘉辰:美好的时光。
- 阗咽:阗阗是声音,咽喉未见,意指未能听到美妙的歌声。
- 飞球:指代天上的明月或星星,象征着变化。
- 丝缕:比喻细微的快乐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在古典文学中有极高的地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元宵佳节时创作的,他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诗歌鉴赏
该诗的整体氛围充满了节日的欢愉与对时光流逝的思索。开篇的“华灯閟艰岁”,瞬间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灯火辉煌的元宵夜,然而随之而来的冷月却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三吴地区在重阳时节的欢庆,恰好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这一句则通过数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多次提到的“乐事相继武”,展现了节日的欢愉和人们的热情。尤其是“嬉游各忘归”,更是表现了人在欢乐中忘却了归路的无忧心态。
在最后,诗人以“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作结,赋予全诗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诗人在欢庆与欢乐中,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宿,渔父象征着安逸与宁静。整首诗在欢快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灯閟艰岁:华美的灯光消失了艰难的岁月,暗示节日的欢乐与对艰难过往的告别。
- 冷月挂空府:冷冷的月亮高挂,象征孤独与冷清。
- 三吴重时节:描绘出三吴地区的热闹与繁荣。
- 九陌自歌舞:街道上热闹的歌舞场景,渲染节日气氛。
- 云从月几望:云从月亮那边望去,暗含时间的流逝。
- 嘉辰可屈指:美好的日子可以用手指来数,强调了珍惜时光的主题。
- 乐事相继武:快乐的事情接连而至,表现了节日的欢快。
- 今宵扫云阵:今夜扫去云雾,展现出明亮的夜空。
- 嬉游各忘归:玩乐的人们都忘记了回家的路。
- 飞球互明灭:天上的星月明灭交替,象征着变化无常。
- 老去反儿童:老了却仍像孩子一样,表达了对快乐无忧的渴望。
- 新年消暗雪:新年的到来驱散了过去的阴霾。
- 旧岁添丝缕:旧岁增添了快乐的细微感受。
-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期待未来能与渔父相对而坐,象征宁静与安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 比喻:例如“飞球互明灭”,将星月比作飞球,形象生动。
- 排比:用“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形成排比,增添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灯:象征节日的欢庆和美好。
- 冷月:暗示孤独与岁月的无情。
- 三吴:代表江南的繁华与生机。
- 飞球:象征变化与流动。
- 渔父: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代哪个地区?
- A. 北方地区
- B. 江南地区
- C. 西南地区
- D. 中原地区
-
“嬉游各忘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与无忧
- C. 迷茫
- D.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渔父”象征什么?
- A. 劳累
- B. 忧愁
- C. 宁静与安逸
- D. 竞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均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飘逸的气魄。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