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东武望馀杭》

时间: 2025-01-19 20:14:02

东武望馀杭。

云海天涯两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东武望馀杭
作者: 苏轼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白话文翻译:

在东武山上遥望余杭,眼前云海茫茫,天涯一片朦胧。何时才能功成名就,得以回乡呢?我醉笑着陪公子饮酒三万场,不用再诉说离别的酒杯。痛痛快快地喝酒,向来别有一番滋味。今夜送你归去,灯火冷清,河塘边,泪水悄然流下,羊公却是姓杨。


注释:

  • 东武:指东武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余杭:指余杭县,今为杭州市的一部分。
  • 杳茫:形容遥远而模糊的样子。
  • 功成名遂:指事业成功,名声显赫。
  • 离觞:离别的酒杯。
  • 羊公:指古代文人,羊祜,因其名而作此典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羊公”指的是三国时期的羊祜,他以节操和才华被后人称颂。此处提及,与离别情感相呼应,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杭州时,正值人生低谷,表达了他对功名成就的渴望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南乡子·东武望馀杭》是苏轼在余杭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过往的感慨。开头“东武望余杭”即点明了写作的背景,身处高处,目之所及尽是云海和远方的模糊景象,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孤独感。接着,诗人直言“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表明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失意时仍然选择醉笑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的“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则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寂静的送别场景,伴随着“堕泪羊公却姓杨”的感慨,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词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然,虽有对功名的渴望,但更多是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个性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武望馀杭:开篇即交代地点,点明视野的辽阔。
  2. 云海天涯两杳茫:描绘了景色的朦胧,表达心境的迷茫。
  3.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对故乡的向往。
  4. 醉笑陪公三万场:强调与友人共饮的欢乐,体现人际间的温暖。
  5. 不用诉离觞:对离别无须诉说,暗示即便离别亦有欢笑。
  6. 痛饮从来别有肠:痛快的饮酒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7.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描绘送别场景的凄清,增强离别的氛围。
  8. 堕泪羊公却姓杨: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功成名遂”,表现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云海天涯”与“痛饮从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灯火冷清,赋予了情景以情感,渲染了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武、余杭:代表地理位置,体现诗人的游历与思考。
  • 云海:象征迷茫与广阔的未来。
  • 离觞:离别时的惆怅,对友谊的珍视。
  • 灯火:象征孤寂的送别,营造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武望余杭的意境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B. 诗人对友谊的珍重
    C. 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D. 以上皆是

  2. “醉笑陪公三万场”中的“公”指的是谁? A. 友人
    B. 自己
    C. 诗人父亲
    D. 不确定

  3. “羊公却姓杨”中的“羊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羊祜
    C. 陶渊明
    D. 杜甫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另一首名作,表达对理想和亲人的思念。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饮酒的豪情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加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两者都在面对人生时,展现了对理想、友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