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时间: 2025-01-17 09:5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秋至。对暮雨满城,沈思如水。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南楼月冷曾多恨,怕而今夜深横吹。那堪更听,萧萧槭槭,透窗摇睡。问楚梦间云何地。但手约轻绡,省人深意。红树池塘,谁见宿妆凝睇。旧时裘马行歌事,合都归汀苹烟芷。思王渐老,休为明珰,沈吟洛涘。
白话文翻译:
秋天已经来临。在这细雨纷飞的傍晚,我在城市中沉思,心如水般宁静。桐叶在风中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怨恨的虫鸣。南楼的月光冷清,往日的恨意曾多,我怕今夜深了又被横吹的风惊扰。更何况,我听见窗外的树叶在沙沙作响,仿佛要把我惊醒。问那梦中楚地的景象在哪里,只是轻轻握住纱帕,似乎明白了人心深处的隐秘。红色的树和池塘,谁又看见我昨夜的妆容凝视水面。往昔的裘马和歌舞,终究都归于那漫山遍野的苹花与烟芷。思念的王已经渐渐老去,不要再为那明亮的耳环而忧虑,只在洛阳的岸边沉吟。
注释:
- 沈思如水:形容思绪宁静而深远。
- 桐叶惊风:桐树的叶子在风中颤动,带有怨恨的氛围。
- 南楼月冷曾多恨:描述南楼的月光冷清,与过往的怨恨联系在一起。
- 萧萧槭槭:形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 轻绡:指轻薄的纱帕,用以象征轻柔和细腻的情感。
- 汀苹烟芷:指长满苹草和烟芷的岸边,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宝之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优美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桂枝香》创作于宋代秋季,正值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此时正是秋雨绵绵,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与思绪。
诗歌鉴赏:
《桂枝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秋天的萧瑟和对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人间秋至”便设定了季节的背景,紧接着的“对暮雨满城”则渲染了一种沉闷的氛围。整个诗句如流水般流转,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黄昏中的思索。桐叶、风、虫鸣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意象,隐喻着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诗中提到的“南楼月冷曾多恨”,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无奈和怨恨,而“问楚梦间云何地”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结尾处提到的“思王渐老,休为明珰,沈吟洛涘”,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流逝、情感淡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秋至:暗示季节的变迁,给人一种凄凉感。
- 对暮雨满城,沈思如水:描绘了秋雨中的沉思,暗示着思绪的深邃与宁静。
- 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通过桐叶与虫鸣的描写,表达了对往事的怨恨与愁苦。
- 南楼月冷曾多恨:月光冷清,增添了情感的沉重感。
- 怕而今夜深横吹:对夜深风起的忧虑,象征着对未来的不安。
- 那堪更听,萧萧槭槭:对自然声响的敏感,反映内心的孤独。
- 问楚梦间云何地: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带有对未来的迷惘。
- 但手约轻绡,省人深意:将轻纱与情感结合,表达对内心深处情感的理解。
- 红树池塘,谁见宿妆凝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与孤独的自我反思。
- 旧时裘马行歌事,合都归汀苹烟芷: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
- 思王渐老,休为明珰,沈吟洛涘:岁月的流逝与对过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沈思如水”将思考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桐叶惊风”让自然元素具有人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与深思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凋零,暗示着人生的变迁。
- 雨:象征着忧愁与思考,带来内心的沉重感。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内心的情感世界。
- 桐叶与虫鸣:象征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传达怨恨和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填空题:诗中“南楼月冷曾多恨”表达了诗人对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的结尾提到“思王渐老”是对未来的期待。(对/错)
答案:
- C. 秋
- 过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
- 《临江仙》(李清照):关于思念与孤独的深情描写。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徐宝之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与意境构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展现了细腻的人性关怀与对过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