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宫无德倚仪刑,又似当年傅建成。可笑郑公如百舌,春前夏后两般声。
白话文翻译:
东宫没有德行,依仗着仪刑,真像当年傅建成。可笑郑公像百舌鸟,春前夏后声调截然不同。
注释:
- 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处,这里暗指太子缺乏德行。
- 仪刑:仪表与刑罚,暗指外表的威严和压制。
- 傅建成:历史上的傅说,因其辅佐周文王而声名显赫。
- 郑公:指郑国的公子,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权臣。
- 百舌:比喻说话不一、变幻无常的人,典出《诗经》中的“百舌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华,号圭峰,宋代诗人,以描绘历史人物和抒发政治感慨而著称。他的诗风多以沉郁悲凉为主,常借古喻今,表达对时政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和权臣专权的时期,诗人以魏徵和郑公的事例,反映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借古喻今,借用历史人物的品德与作为,警示当今之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对当代政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东宫无德倚仪刑”揭示了太子德行的缺乏,强调了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之间的矛盾。诗人用傅建成的形象来映照现状,似乎在暗示即使有外在的威严和权力,若缺乏真正的德行,终究难以成大器。
后两句则引入郑公的形象,以“可笑”开头,语气中带着讽刺,表现了对当时权臣言行不一的无奈与失望。郑公就像百舌鸟,朝令夕改,反映了政治上的虚伪和不稳定。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循环,也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通过历史人物的形象,揭示了人性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宫无德倚仪刑:指太子缺乏德行,却依仗外在的权威和威严。
- 又似当年傅建成:将当今太子与历史上的傅建成进行对比,暗示当年傅建成虽有才华,但依然难以改变命运。
- 可笑郑公如百舌:讽刺郑公言行不一,像百舌鸟一样,令人感到可笑。
- 春前夏后两般声:形容其言辞变化无常,春天说一套,夏天又是另一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突出德行的重要性。
- 比喻:将郑公比作百舌鸟,形象生动地表达其虚伪。
- 讽刺:通过“可笑”的用词,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德行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了表面威严下的虚伪和不堪,表达了对当代政治的不满与失望,反映了历史的重复与人性的缺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宫:象征权力与地位,但又表现其内在的空虚。
- 仪刑:外在的威严,象征权力的压制。
- 百舌:象征虚伪和言行不一,隐含对权臣的讽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宫”指的是哪里?
- A. 皇宫
- B. 太子的居所
- C. 大臣的府邸
-
“可笑郑公如百舌”中“百舌”比喻什么?
- A. 说话多的人
- B. 言行不一的人
- C. 说谎的人
-
诗中暗含对什么的批评?
- A. 皇帝的无能
- B. 太子的德行缺失
- C. 当时的经济状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 《登高》:同样是杜甫,表现了个人的失落与对国家的关怀。
诗词对比:
- 《秋夕》与此诗在表达政治忧虑和历史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关于宋代诗词的经典作品及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