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毋丘俭》

时间: 2025-01-19 17:57:28

十万强兵无一人,义师翻得叛臣名。

奇功一夜归人物,空使文鸯待到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下·毋丘俭
作者:陈普〔宋代〕

十万强兵无一人,
义师翻得叛臣名。
奇功一夜归人物,
空使文鸯待到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万强大的军队却没有一个人,
义士反而使叛贼的名声大噪。
一夜之间奇功显现,
空让文鸯等到天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万强兵:指的是数量庞大、武力强大的军队。
  • 义师:指的是正义的军队,这里指反抗叛贼的力量。
  • 翻得:翻转、改变的意思。
  • 奇功:指意外的战功或成就。
  • 文鸯:指的是文人或士人,可能暗指文化名士,文鸯在这里可能隐喻为等待花开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义师”和“叛臣”,反映了历史上义军反抗叛贼的情景,暗示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历史题材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善于通过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的政治风云和人心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以此诗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事迹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陈普的《咏史下·毋丘俭》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强兵与义师的无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开篇“十万强兵无一人”,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庞大军队的无效与无奈,这种强大并未能真正为正义出力,反而让叛贼的名声更加显赫,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力感。接下来的“奇功一夜归人物”,则转向对历史事件的追溯,虽然英雄事迹有时闪现,但往往是短暂的,带给人的是空虚的期待。“空使文鸯待到明”更是点出一种失落感,象征着那些追求理想与真理的人,终究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渺小与无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万强兵无一人:描绘出庞大的兵力,却没有能够发挥作用的士兵,暗示着士气和领导力的缺失。
  • 义师翻得叛臣名:反映出义士的努力却让叛贼的名声大噪,隐含对叛贼的无奈与对正义的失望。
  • 奇功一夜归人物:历史的英雄事迹往往转瞬即逝,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惋惜。
  • 空使文鸯待到明:文人们的期待与追求在历史的变迁中显得无比渺小,带有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强兵”与“义师”、“奇功”与“文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士人比喻为“文鸯”,隐喻他们的渺小与无力。
  • 反讽:通过描述叛贼的名声大噪,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英雄与叛贼形象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与失望,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强兵:象征着力量与武力,但同时也暗含着对力量无用的反思。
  • 义师:象征正义与理想,反映出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 文鸯:象征文化与理想追求,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万强兵”暗示了什么?

    • A. 军队的强大
    • B. 军队的无能
    • C. 战争的胜利
    • D. 平民的抵抗
  2. “奇功一夜归人物”中的“奇功”指的是:

    • A. 平凡的成就
    • B. 英雄的伟业
    • C. 叛贼的胜利
    • D. 无用的努力
  3. 文鸯在诗中象征:

    • A. 军队
    • B. 文人或士人
    • C. 叛贼
    • D. 强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陈普的《咏史下·毋丘俭》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陈普更倾向于通过历史事件反映现实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忧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