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令(般涉调)》

时间: 2024-09-19 21:26:29

碧玉篦扶坠髻云。

莺黄衫子退红裙。

妆样巧将花草竞。

相并。

要教人意胜于春。

酒眼茸茸香拂面。

□见。

丹青宁似镜中真。

自是有情偏小小。

向道。

江东谁信更无人。

意思解释

定风波令(般涉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原文展示:

碧玉篦扶坠髻云。莺黄衫子退红裙。妆样巧将花草竞。相并。要教人意胜于春。酒眼茸茸香拂面。见。丹青宁似镜中真。自是有情偏小小。向道。江东谁信更无人。

白话文翻译:

一根碧玉的发簪轻轻扶住松散的发髻,黄莺般的衣衫掩映着红色的裙子。妆容巧妙地与花草争艳,互相映衬,使人们的心思胜过春景。酒意朦胧,香气轻拂面颊,仿佛画中人比镜中更真实。自古情意总是细腻柔小,但谁能相信江东再无人了呢?

注释:

  • 碧玉篦:用碧玉做成的梳子,象征美丽和高贵。
  • 莺黄衫子:黄莺色的上衣,表现春天的气息。
  • 妆样:妆容和打扮。
  • 酒眼:酒醉后眼中迷离的神态。
  • 丹青:指绘画,常用来比喻美。

典故解析:

“江东”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地区,常被用来指代情感的寄托和离别的感慨。全诗通过对美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先,字宗子,号秋水,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风格闻名。
  • 创作背景:写于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醉人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对发饰与衣裙的描绘,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娇媚,仿佛春天的花草在争相斗艳。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酒意朦胧,香气四溢,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最后一句“江东谁信更无人”,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反映了诗人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普遍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碧玉篦扶坠髻云”:用碧玉梳子轻轻扶住松散的发髻,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2. “莺黄衫子退红裙”:黄莺色衫子掩映红裙,展示出春季的明媚色彩。
    3. “妆样巧将花草竞”:妆容巧妙,与自然的花草争艳。
    4. “要教人意胜于春”:使人心中对美的感受胜于春日的景色。
    5. “酒眼茸茸香拂面”:酒意朦胧,香气轻拂面庞。
    6. “见。丹青宁似镜中真”:画中景象比镜中真实更加动人。
    7. “自是有情偏小小”:情感总是细腻柔和。
    8. “向道。江东谁信更无人”:感慨江东再无人知晓这份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妆容与花草相竞比喻,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与酒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首尾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珍惜,同时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

意象分析:

  • 碧玉篦:象征美丽与高贵。
  • 莺黄衫子、红裙:春天的色彩,象征青春与活力。
  • 酒意:象征放纵与享受,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先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江东”是指什么?

      • A. 地名
      • B. 朝代
      • C. 一种情感
    3. “妆样巧将花草竞”中的“花草”指代什么?

      • A. 自然的景色
      • B. 人物的妆容
      • C. 酒的香气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张先的词相比,李清照的情感更加细腻与忧伤。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则通过历史背景反思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关系,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气魄。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