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迟(大石调)》

时间: 2025-01-20 01:18:52

欲借红梅荐饮。

望陇驿、音信沈沈。

住在柳洲东岸,彼此相思,梦去难寻。

乳燕来时花期寝。

淡月坠、将晓还阴。

争奈多情易感,音信无凭,如何消遣得初心。

意思解释

恨春迟(大石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借红梅荐饮,望陇驿音信沈沈。
住在柳洲东岸,彼此相思,梦去难寻。
乳燕来时花期寝,淡月坠将晓还阴。
争奈多情易感,音信无凭,如何消遣得初心。


白话文翻译:

我想借助红梅来敬酒,却总是盼望着驿站的音信,却总是音信沉沉。
我住在柳洲东岸,彼此相思,梦中相聚却又难以寻觅。
乳燕归来时花期已过,淡淡的月光坠落,黎明时又显得阴沉。
可怜我多情之人,容易多愁善感,音信无凭,如何才能消遣这份初心的情感呢?


注释:

  • 红梅:象征着坚韧与清雅的花,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 驿音沈沈:指音信迟缓,沉寂不明。
  • 柳洲:指柳树成荫的地方,象征着春天与思念的意境。
  • 乳燕:指春天归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淡月:月光微弱,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柔弱。

典故解析:

  • 红梅: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爱情、思念相连。
  • 乳燕归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常用来象征春天的来临与重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度,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生活在南宋。他的词风细腻婉约,擅长描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张先的晚年,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张先的《恨春迟》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一个多情者对春天与爱情的无尽思念。整首词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音信迟迟不至的惆怅与失落。开头的“欲借红梅荐饮”便传达出了一种借酒浇愁的情绪,红梅作为赠饮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

接下来的“望陇驿音信沈沈”,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期待与失落的交织。诗人身处柳洲东岸,遥望远方,彼此相思,却又梦中难寻,显得无比孤独。随着乳燕的归来,原本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然而“花期寝”的意象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仿佛春天的生机也未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最后的“如何消遣得初心”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直面自己的多情与无奈,让人感受到那份执着而又无望的爱情,令人动容。整首词不仅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于爱情的思考与感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借红梅荐饮:想借红梅来敬酒,表现出对爱人思念的情感。
  2. 望陇驿音信沈沈:希望能收到驿站的音信,但音信却迟迟未到,传达出一种焦急。
  3. 住在柳洲东岸:身处柳洲东岸,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却又与爱人相隔。
  4. 彼此相思,梦去难寻:彼此思念,梦中重逢却又难以找到,表达了思念的无奈。
  5. 乳燕来时花期寝:燕子归来时,花期已过,象征着爱情的流逝。
  6. 淡月坠将晓还阴:黎明前的月光微弱,预示着一种悲伤的情绪。
  7. 争奈多情易感:无奈于多情的人容易感伤,表现出对情感的无奈。
  8. 音信无凭,如何消遣得初心:音信无凭,无法消遣这份对初心的情感,体现出深刻的情感纠缠。

修辞手法:

  • 比喻:红梅比喻爱,暗示着对情感的寄托。
  • 拟人:将音信拟人化,表达出诗人对音信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词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反映了多情者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梅:象征爱情与坚韧。
  • 乳燕:春天的象征,暗示希望与重聚。
  • 柳洲: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却又隐含孤独。
  • 淡月: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先的《恨春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欢喜
    B. 对爱情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友谊的珍惜

  2. 词中提到的“乳燕”象征什么意思?
    A. 失落
    B. 春天与希望
    C. 悲伤
    D. 远方

  3. 诗中“如何消遣得初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爱情的无奈与执着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vs 《恨春迟》: 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如梦令》更加强调细腻的情感和女性的柔情,而《恨春迟》则展现了男词人的多愁善感与对春天的希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先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