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时间: 2025-01-01 14:48:11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白话文翻译

夜色寒冷,香气弥漫的地方显得洁白,
蜿蜒的山涧通向寺庙的大门。
明月高悬在众多山峰的顶端,
泉水流淌在纷乱的树叶之间。
一盏灯光微弱,周围群山都沉寂无声,
孤零零的磬声在空中回荡。
归家的路上我害怕碰上猛虎,
更何况耳边传来了岩下的风声。

注释

  • 香界:指香气弥漫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代寺庙或者山林。
  • 涧曲:蜿蜒曲折的山涧。
  • 孤磬:孤独的磬音,指一种寺庙中打的乐器。
  • 归路畏逢虎:回家的路上害怕遇上老虎,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恐惧。
  • 岩下风:指从岩石下吹来的风,可能寓意着不安与惧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780-1853),字子云,号逸庵,清代诗人,浙江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山水为题材,作品中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灵隐寺月夜》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作者身处灵隐寺,借月夜的美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灵隐寺位于杭州,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通过对月夜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灵隐寺月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灵隐寺中度过的孤独夜晚。整首诗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惆怅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夜色与香气,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了孤独与恐惧,尤其是“归路畏逢虎”的句子,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恐惧。月亮的高悬与泉水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宁静与动荡的交织。

在修辞方面,诗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在音乐感上增强了诗的韵律。通过描绘月亮、泉水、灯光等意象,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期盼。全诗层层递进,从宁静到恐惧,最后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寒香界白:描绘夜晚寒冷,香气弥漫的境地,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涧曲寺门通:山涧蜿蜒,通向寺庙的大门,暗示着通往宁静和神圣之地。
  3. 月在众峰顶:明月高悬,照亮众多山峰,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4. 泉流乱叶中:泉水在树叶中穿流而过,表现了自然的生动与流动。
  5. 一灯群动息:一盏灯光微弱,周围的群山都沉寂,暗示着孤独的状态。
  6. 孤磬四天空:孤独的磬声在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孤寂的感觉。
  7. 归路畏逢虎:回家的路上害怕遇到猛虎,表现了对未知的恐惧。
  8. 况闻岩下风:耳边传来了岩下的风声,加重了不安与孤独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亮、泉水等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惧怕。
  • 拟人:泉水流动、磬声回荡等,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同时展现了人们内心的恐惧与孤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也代表孤独的思考。
  • 泉水:流动的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灯光:微弱的灯光代表着孤独与渴望,照亮了无尽的黑暗。
  • 磬声:象征着宁静与孤独,带有一种宗教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夜寒香界白”,这里的“香界”指什么? A. 香味的地方
    B. 寺庙
    C. 山涧

  2. 诗中回家的路上“畏逢虎”是指什么? A. 实际的老虎
    B. 心中的恐惧
    C. 朋友

  3. 诗中“孤磬四天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展现山水之美与孤独感。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厉鹗《灵隐寺月夜》与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厉鹗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融入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