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今昔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15:08

阳春白雪雅音希,俚耳冬烘辄笑嗤。

麋见丽姬翻决骤,鸟闻韶乐却忧悲。

烂奚轻薄人何敢,伏猎荒唐自不知。

蚓窍蝇鸣莫嘲诮,彭亨菌蠢正当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感今昔二首 其一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阳春白雪雅音希,
俚耳冬烘辄笑嗤。
麋见丽姬翻决骤,
鸟闻韶乐却忧悲。
烂奚轻薄人何敢,
伏猎荒唐自不知。
蚓窍蝇鸣莫嘲诮,
彭亨菌蠢正当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白雪,雅致的音乐是多么稀少,而那些通俗的声音在冬天里却常常让人发笑;
麋鹿见到了美丽的妃子,心情翻涌,反而感到惊慌;
鸟儿听到美妙的乐曲,却感到忧伤和悲哀。
如此轻浮的人又有谁敢来轻视呢?
那些沉迷于狩猎的人竟然不自知,
而在泥土中蠕动的蚯蚓、飞舞的苍蝇又何必嘲笑呢?
此时正是彭亨的菌类生长的好时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阳春: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白雪:比喻高雅的音乐。
  • 俚耳:通俗的声音。
  • 冬烘:冬天的取暖,暗指人们的闲适和轻松。
  • 丽姬:古代美人,特指王妃或贵妇。
  • 韶乐:古代乐曲,象征美好和谐的音乐。
  • 烂奚:指轻浮的人。
  • 伏猎:指狩猎的行为。
  • 蚓窍:蚯蚓的洞穴,象征微小而简单的生命。
  • 彭亨:地名,意指丰饶的土地。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丽姬”与“韶乐”分别隐喻美丽和和谐,但在不同的生物面前却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反应,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美的感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澹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际,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反思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有感今昔二首 其一》以对比的手法,探讨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对美的感知和情感的反应。诗的开头以“阳春白雪”引入,象征高雅的音乐多么稀少,而“俚耳冬烘”则暗示了人们在冬日的闲适中往往对低俗声音的容忍与嘲笑。诗人通过对麋鹿与鸟儿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反应。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轻浮之人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强调了人们应当对自然的认知与尊重。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春白雪雅音希:春天的纯洁与高雅的音乐非常稀少。
  • 俚耳冬烘辄笑嗤:普通的声音在冬天的舒适中却让人发笑。
  • 麋见丽姬翻决骤:麋鹿见到美丽的妃子,心情剧烈波动。
  • 鸟闻韶乐却忧悲:鸟儿听到美妙的乐曲却感到忧伤。
  • 烂奚轻薄人何敢:如此轻浮的人又敢于轻视他人吗?
  • 伏猎荒唐自不知:沉迷于狩猎的人竟然不自觉。
  • 蚓窍蝇鸣莫嘲诮:泥土中的蚯蚓与飞舞的苍蝇又何必嘲笑呢?
  • 彭亨菌蠢正当时:此时正是丰饶土地上菌类生长的好时节。

修辞手法

  • 对比:高雅与通俗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
  • 拟人:使动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比喻,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的对比,探讨了人们对美的感知与反应,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春白雪:象征高雅与纯洁。
  • 俚耳:代表通俗与低俗。
  • 麋鹿:象征自然界的美。
  • :代表自由与乐趣的追求。
  • 蚯蚓与苍蝇:象征微小而平凡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阳春白雪”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雪
    b. 高雅的音乐
    c. 春天的花朵

  2. 诗中提到“麋见丽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慌
    b. 快乐
    c. 悲伤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感情的交织,但其风格更为柔美,而范成大的诗则更偏向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讽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历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