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树五千仞,莲花千万枝。
宛然明月夜,非是少年时。
已自欢悰少,那堪官绪羁。
人言急行乐,何以且迟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岳树和盛开的莲花,仿佛在明亮的月夜下,眼前的景象却不是年轻时的情景。虽然我已经学会了享受生活,但又怎么能忍受官场的羁绊呢?人们都说要及时行乐,那我为何还要迟迟不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岳树:指高大的山树,这里用来形容自然的壮丽。
- 仞:古代长度单位,约为2.3米,这里形容树的高度。
- 莲花:莲花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常象征纯洁和高洁。
- 宛然:形容状态如同,似乎。
- 欢悰:欢喜和忧虑,指心情的复杂。
- 官绪:指官场的事务和牵绊。
典故解析:
-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文人常在诗中抒发对现实的感慨,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石湖居士,宋代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喜爱描绘山水风景,作品多具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元宵节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上元有感》体现了范成大的抒情风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描绘了高大的岳树和盛开的莲花,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同时又将其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明月的映照下,似乎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但这份美好却并非出自青年时期的无忧无虑,而是夹杂着岁月的沉淀与思考。
诗人在诗的中段提到“已自欢悰少”,这句表明他对生活的某种体验,虽然已学会享受生活,但却不能忽视官场的羁绊,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以体现。最后一句“人言急行乐,何以且迟迟”,则是对人生哲学的反思,面对时间流逝和现实困境,他在思考快乐与忧虑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邃理解。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作为引入,随后转入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岳树五千仞:高大的岳树如同五千仞般高耸,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
- 莲花千万枝:盛开的莲花千姿百态,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宛然明月夜:在明亮的月夜下,景色似乎如梦似幻。
- 非是少年时:感叹如今的景象与少年时的心境有所不同。
- 已自欢悰少:虽然已学会享受生活,但仍感到忧虑。
- 那堪官绪羁:对官场的牵绊感到无奈,难以忍受。
- 人言急行乐:他人言论鼓励及时享乐,反映社会对享乐的追求。
- 何以且迟迟:作者内心的挣扎,感到时间流逝却无从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和莲花比作人生的象征,传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无奈,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束缚的反感,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岳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的理想。
- 明月:象征宁静与美好的时光。
- 官绪:象征现实生活的束缚与困扰。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岳树”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壮丽
- B. 官场的困扰
- C. 青春的回忆
-
“人言急行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享乐的追求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时间的珍惜
-
诗中提到的“莲花”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美好与纯洁
- C. 官场的复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范成大与苏轼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有独特的视角,范成大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对现实的反思,而苏轼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