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烟两人借,此岭复南岗。
阴石无霜滑,寒梅未雪香。
逢山贪看画,得句不成章。
月下门须掩,多应说短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人在山间借风和烟的情景,站在山岭上向南望去。阴暗的石头没有霜冻,寒梅的香气尚未被雪掩盖。遇到山时,贪恋于眼前的美景,却难以写成完整的诗句。在月光下,门还是要关上,想必是为了说一些短小的话。
注释
- 风烟:指自然景象,可能暗指清淡的云雾或氤氲的气氛。
- 岭:山岭,指高耸的山。
- 阴石:阴暗潮湿的岩石。
- 寒梅:冬天盛开的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香。
- 得句不成章:写出了句子,但未能形成完整的诗章。
- 月下门须掩:在月光下,门应该关上,可能有保护隐私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山川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与友人一起游玩时的情景与感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诗歌鉴赏
《阻雪》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作品,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以“风烟”引入,表现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林中。接着,诗人通过“阴石无霜滑”与“寒梅未雪香”描绘出冬季的独特景象,寒梅的香气在尚未被雪掩盖的时刻,勾起了诗人对生命力的感怀。
在“逢山贪看画”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却因“得句不成章”的无奈,反映出创作的困难与诗人内心的挣扎。最后一句“月下门须掩”,在月光的映衬下,反映出一种隐秘的情感,仿佛在说人们常常在夜晚的静谧中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者是对短暂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的情感在自然的描绘中,显得更加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烟两人借”:两人依托于风烟的意境中,渲染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 “此岭复南岗”:指山的景观,表现出诗人在此地的游览。
- “阴石无霜滑”:阴暗湿滑的石头,暗示自然的变化。
- “寒梅未雪香”:寒梅在雪尚未覆盖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逢山贪看画”:在山中欣赏美景,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 “得句不成章”:尽管有灵感,但无法形成完整的诗篇,表现创作的困难。
- “月下门须掩”:在月光下,要关上门,表达一种隐私和思考的情绪。
- “多应说短长”:暗示人们在此刻或许会讨论生活的琐事和长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烟”与“阴石”,形成对称的意象。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创作的无奈,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自然的轻盈与自由。
- 阴石:暗示自然环境的复杂与变化。
- 寒梅:代表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生命的坚韧
C. 冬天的寒冷
D. 诗人的孤独 -
“得句不成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的创作灵感
B. 诗人的无奈与挫折
C. 诗人的欢乐
D. 诗人的愤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同样描写自然景色。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自然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方岳的《阻雪》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前者更倾向于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是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