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次严陵
作者: 方岳 〔宋代〕
人语山相应,舟行岸自移。
鱼因寒越隽,鹭到晚犹饥。
岁尽难为客,江晴易得诗。
渺予烟水阔,何以此行为。
白话文翻译:
人在山间呼喊,声音在山间回荡,船在水中行驶,岸边的景色也随之变幻。
鱼因为寒冷而跃出水面,白鹭到傍晚时分仍然饥饿。
年末时节难以为客人留宿,晴朗的江面上容易生诗。
我在这渺茫的水烟中,何以继续这行程呢?
注释:
- 人语:人们说话的声音。
- 山相应:山与声音相应,回声的意思。
- 舟行岸自移:船在水中行驶,岸边的风景似乎在变化。
- 鱼因寒越隽:鱼因寒冷而跳跃出水面,"越隽"意为跃出水面。
- 鹭到晚犹饥:白鹭到傍晚时仍然没有找到食物。
- 岁尽难为客:年末时节,难以留客。
- 江晴易得诗:晴朗的江面上容易写出诗来。
- 渺予烟水阔:渺茫的烟水中,视野广阔。
- 何以此行为: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旅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干卿,号云间,晚号天阐,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方岳游历严陵时,表现了他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舟次严陵》是方岳的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感慨。首联“人语山相应,舟行岸自移”,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出一种和谐美。船行水面,岸边的风景似乎随着船的移动而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鱼因寒越隽,鹭到晚犹饥”则通过描写鱼和白鹭的状态,反映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鱼因寒冷而跃出水面,白鹭到傍晚时仍然未能找到食物,展现了自然的残酷与生命的挣扎。
第三联“岁尽难为客,江晴易得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年末时光的感慨,岁末临近,难以招待客人,与此同时,晴朗的江面则给诗人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体现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
最后一句“渺予烟水阔,何以此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旅行的迷茫与思考,渺茫的烟水中,诗人感到渺小而无助,不禁反思自己的行程与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语山相应”——描述人在山间的说话声与山的回声相应,体现自然的互动。
- “舟行岸自移”——船行在水中,岸边的景色随之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鱼因寒越隽”——鱼因寒冷而跃出水面,展现自然生存的法则。
- “鹭到晚犹饥”——白鹭到傍晚时仍然饥饿,暗示生存的艰辛。
- “岁尽难为客”——年末时节,难以招待他人,反映孤独感。
- “江晴易得诗”——晴朗的江面易于激发创作灵感。
- “渺予烟水阔”——在烟水弥漫的景象中,诗人感到渺小。
- “何以此行为”——诗人对旅行的思考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人语山相应”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鱼与鹭的描写给予了生命的情感,展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思考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哲理性和生活的真实感。
意象分析:
- 人语:象征人与自然的交流。
- 舟:象征人生旅途的变化。
- 鱼:象征生命的挣扎与生存。
- 鹭:象征孤独与渴望。
- 江晴:象征诗意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舟行岸自移”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船停在岸边
- B. 视野随船移动而变化
- C. 岸边风景固定不变
-
“鱼因寒越隽”中“越隽”的意思是:
- A. 跳跃
- B. 游动
- C. 潜伏
-
诗的最后一句“何以此行为”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
- C. 满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诗,描写了旅途中的景象与感受。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方岳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自然景色的描写,但方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 比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而方岳的《舟次严陵》则更关注旅行的思考与自然的描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提供丰富的古诗词资料及分析。
- 《宋代诗人研究》:深入探讨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