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入仙都
客如我亦未为俗,
着我於中何忝渠。
若作春阴愁又绝,
蕙花香冷雨疏疏。
白话文翻译:
即将进入仙境,
像我这样的客人也不会被世俗束缚,
我身处其中,何以不感到羞愧呢?
如果在这样的春日阴霭中感到忧愁,那就太绝望了,
蕙兰的花香在细雨中显得冷淡而稀疏。
注释:
- 仙都: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境界或精神的归宿。
- 客:这里指代诗人自己,表达一种身在世外的状态。
- 未为俗:未被世俗所束缚,强调一种超然的态度。
- 蕙花:蕙兰,象征高雅的气质。
典故解析:
“仙都”可引申为道教文化中的理想境界,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精神的向往。而“蕙花”常用来象征文人雅士的品格,蕙兰的香气在古代诗词中也常常与清雅、孤傲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风格清新脱俗,偏向于抒情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春日,诗人即将踏入一个理想的境界,抒发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内心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将入仙都》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首句“客如我亦未为俗”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超然态度,他自视为一个游历者,虽身在尘世,但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在这种境界里,诗人感到一种羞愧,似乎对自己在此处的停留感到不安,暗示了对精神追求的反思。
接下来的“若作春阴愁又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在阴霭中却显得愁苦,这种情绪的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最后一句“蕙花香冷雨疏疏”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到自然景象中,蕙兰的香气在细雨中显得冷淡而稀疏,象征着一种孤独的美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如我亦未为俗”: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一个客人,虽然身处世俗,但心灵却未被束缚。
- “着我於中何忝渠”:身处理想的境界中,诗人感到羞愧,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 “若作春阴愁又绝”:如果在春天的阴霾中感到愁苦,那就太绝望了,这里表达了对生活的悲观情绪。
- “蕙花香冷雨疏疏”:蕙兰的香气在细雨中显得微弱而稀疏,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如我”与“未为俗”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蕙花”和“冷雨”构建了一种清雅而孤寂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和情感的孤独。
意象分析:
- 蕙花:象征高洁、优雅,代表着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 春阴:代表了生活中的忧愁和不如意,形成对照,突显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都”的含义是什么? A. 世俗之地
B. 理想的境界
C. 农村 -
诗人自称为“客”的原因是什么? A. 表达一种游历者的身份
B. 表达孤独感
C. 表达无所事事 -
“蕙花香冷雨疏疏”中,蕙花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高洁的品质
C. 悲伤的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的《将入仙都》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但方岳更倾向于哲学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