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

时间: 2025-01-01 16:22:48

屈指金陵路,驰驱二十秋。

山光看不足,暑气未全收。

旅梦惊黄叶,虚名误白头。

乘风挂帆去,卧听大江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指金陵路,驰驱二十秋。
山光看不足,暑气未全收。
旅梦惊黄叶,虚名误白头。
乘风挂帆去,卧听大江流。


白话文翻译:

数着手指,已在金陵的路上走了二十个秋天。
山色美景总是看不够,夏季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
旅途中的梦境惊醒了飘落的黄叶,虚幻的名声却误了白发苍苍的我。
乘风挂帆离去,卧在船上听大江的流水声。


注释:

  • 屈指:用手指计算,形容时间的流逝。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驰驱:快速奔跑,这里指时间的快速流逝。
  • 山光:山的光景。
  • 暑气:夏季的热气。
  • 旅梦:旅途中的梦境。
  • 虚名: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 白头:白发,指年老。
  • 乘风挂帆:借助风力扬帆而行。
  • 卧听:躺着聆听。

典故解析: “金陵”是南京的古名,历史悠久,曾是六朝古都,象征着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沉淀。诗中提到的“白头”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士鼐,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丹阳,江苏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士鼐的旅途中,表现了他对金陵这片土地的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浦口》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金陵的风光与自身的旅途,表达了对时光逝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屈指金陵路,驰驱二十秋”开篇即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用“屈指”这一细腻的动作,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短暂。接着“山光看不足,暑气未全收”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尽管夏天的炎热尚未消散,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依然存在。

“旅梦惊黄叶”一语,展现了旅途的无常和变化,黄叶的飘落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而“虚名误白头”则抒发了对虚名的反思与自省,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最后两句“乘风挂帆去,卧听大江流”则是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沉醉,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继续前行,同时也在享受旅途中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指金陵路:指在金陵的旅途中,已走过二十个秋天,隐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驰驱二十秋:快速地走过二十个秋天,强调了岁月的匆忙。
  • 山光看不足:山的美景总是看不够,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 暑气未全收:夏天的热气还未完全退去,暗示着季节的交替与变化。
  • 旅梦惊黄叶:旅途中的梦境唤醒了落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虚名误白头:追求虚幻的名声反而误了自己的人生,体现了对名利的反思。
  • 乘风挂帆去:希望借助风力扬帆出海,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 卧听大江流:在船上安静地听着大江的流水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旅梦惊黄叶”,将梦境比作惊醒黄叶,表现了人生的无常。
  • 对仗:“乘风挂帆去,卧听大江流”,两句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旅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陵:历史文化的象征。
  • 黄叶: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大江: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浦口》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金陵”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杭州

  3. 诗中“旅梦惊黄叶”中的“黄叶”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年轻的活力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方士鼐《浦口》和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方士鼐更偏向于对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强调了豪情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士鼐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理解》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