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鲜于都曹归灌口旧居》
时间: 2025-01-14 01:3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鲜于都曹归灌口旧居
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
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钟。
子云三世惟身在,为向西南说病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诗中描绘了秋霜覆盖的情景,依旧能看到春雪在长松之上。早晨走在犀浦边催促着收获芋头的农人,夜晚渡过绳桥仰望着伏龙的景象。不要因游荡而叹息没有骏马,老当益壮,依然能与美酒相交。子云(孔子)说三世之事,唯有身体在世间,这样一来,向西南讲述病痛的容颜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籋尽:古代乐器的一种,意指乐音已尽,象征时光的流逝。
- 霜须:指霜冻后的白色须发,象征老年。
- 依然春雪:春雪如同初春的白色,表达了时光的轮回。
- 犀浦:地名,指犀浦的河流。
- 伏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神秘与力量。
- 子云:孔子的字,提到他在世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感情,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挫折后的苏轼,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变化。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与人生的思考。开头的“籋尽霜须照碧铜”寓意着时光的流逝,霜须象征着年华已逝,而“碧铜”则暗指经历岁月洗礼后的沉稳。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雪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清晨与夜晚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节奏,犀浦的芋头与伏龙的神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莫叹倦游无驷马”一句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即使年老体衰,也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享受美酒与友谊。最后一句提到子云的哲言,借古人之言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必为虚无的未来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籋尽霜须照碧铜: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霜须代表了年老,碧铜则是经历风雨后的沉稳。
- 依然春雪在长松:春雪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与自然的热爱。
- 莫叹倦游无驷马:劝诫朋友不要因年老而感到无奈,要积极面对生活。
- 要将老健敌千钟:即使年老,依然可以与美酒相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子云三世惟身在:引用古人名言,强调身体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须比作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工整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不必为未来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须:象征年老与时光的流逝。
- 春雪: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伏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籋尽霜须”意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春天
- D. 生活
-
“莫叹倦游无驷马”中“驷马”指代什么?
- A. 马车
- B. 快速的马
- C. 旅行的工具
- D. 朋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作品,两者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的情感更加奔放,而苏轼则更为内敛与细腻。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