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夜
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食的夜晚,漏水声透过碧绿色的窗纱,屋内静悄悄的,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上。沉香的蜡烛没有点燃,金色的鸭子显得有些冷清,淡淡的云朵笼罩着月光,照在梨花的身上。
注释:
- 漏声:指水滴声,形容环境的幽静。
- 碧窗纱:窗户上用的绿色纱窗,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秋千影:秋千的影子,暗示了孤独和静谧。
- 沉麝:沉香,古代常用于熏香,象征高雅。
- 金鸭:古代用于点燃的蜡烛,形状如金色鸭子。
- 淡云笼月:形容云彩轻柔地遮住月亮,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梨花:象征着清新、洁白,也可能暗示着思念。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的节日,习俗包括禁火、吃冷食等。此诗正值寒食之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清冷,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变,广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寒食节夜晚,正值春秋交替之时,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和对节日的情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寒食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夜晚,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漏声透入窗纱,描绘出一种沉寂的夜晚氛围,暗示了孤独和思念。秋千的斜影,似乎在提醒诗人往日的欢乐时光,现如今却仅存影子。接着,沉香未燃,金鸭冷清,表现出节日里的冷清和孤寂,进一步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最后,淡云笼月,梨花映照,意象的交织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勾勒出一种深沉的思绪,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漏声透入碧窗纱:水滴声透过窗纱,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暗示夜的宁静。
- 人静秋千影半斜:人少静谧,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沉麝不烧金鸭冷:沉香未点,金色的蜡烛显得冷清,反映节日的冷淡。
- 淡云笼月照梨花:轻云遮月,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幽,象征着思念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比作金鸭,形象生动。
- 拟人:秋千的影子似乎有情感,增添了诗的情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在结构上和意境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漏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氛围。
- 秋千影:代表着欢愉的过往与当前的孤寂。
- 沉麝:象征高雅与孤独的思念。
- 梨花:象征着清新与思念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夜》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沉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料
- C. 一种鸟
- D. 一种食品
-
诗中“淡云笼月”所营造的氛围是?
- A. 明亮
- B. 朦胧
- C. 暴烈
- D. 喧闹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苏轼《寒食夜》与杜甫《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苏轼侧重于静谧的氛围与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兄弟情深与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寒食夜》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