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子玉赴灵仙》

时间: 2024-09-19 21:53:56

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柳子玉赴灵仙
作者: 苏轼 〔宋代〕

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

白话文翻译:

这世事正艰难,令我心中猛然回首,然而我的心志虽未衰老,却已感到先行灰心。
何时我能入梦于真君的殿堂,也向观主请教,期待他的到来。

注释:

  • 世事方艰:世间的事情正处于艰难时期。
  • 猛回:突然回首,反思。
  • 此心未老已先灰:我的心虽然没有衰老,却已感到失望。
  • 梦入真君殿:梦中进入神仙的殿堂。
  • 传呼观主来:呼唤观主降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且多变,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柳子玉赴灵仙》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诗中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柳子玉为苏轼的友人,此诗是对友人的送别,寄托了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呈现出对世事的沉重感受,苏轼以"世事方艰"揭示了身处困境的无奈。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心志未老,但却因现实的挫折而感到失望,生出了"先灰"的情绪。这种情感的交错,既有对理想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苏轼深厚的内心世界。

第二联中提到的“梦入真君殿”,则是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真君殿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状态,是苏轼理想中超越世俗纷扰的归宿。结尾的“也学传呼观主来”,表达了他希望能向神仙请教,寻求解脱的心愿。整体而言,诗歌在对比中体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渴望,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事方艰便猛回:世道艰难,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思。
  2. 此心未老已先灰:虽未衰老,心中却因现实的困顿而感到失望。
  3. 何时梦入真君殿:何时能在梦中进入理想的神仙殿堂。
  4. 也学传呼观主来:也希望能够向神仙请教,期待他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梦境,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拟人:赋予“心”以情感,使其反映人的内心变化。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事:象征现实生活的复杂与艰难。
  • :代表人的内心情感与志向。
  • 真君殿:理想境界的象征,代表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观主:象征智慧与引导,期待能从中获得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柳子玉赴灵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真君殿”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历史遗迹
    • D. 社会现实
  3. “此心未老已先灰”中的“灰”字表示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望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花卿》 - 杜甫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柳子玉赴灵仙》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苏轼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